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结构和特点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8-31 10:23    点击量:
 
三元材料是过去几年的热点,其中Ni成分,可以提高材料活性,提高能量密度;Co成分也是活性物质,既能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又能减小阳离子混排,便于材料深度放电,从而提高材料的放电容量;Mn成分,在材料中起到支撑作用,提供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三元锂,基本上综合体现了几种材料的优点。
 
 
 
在三元材料这个大的类别下面,材料中三种金属元素比例不同,可以看成不同种类的三元材料。一类是Ni:Mn等量型,第二类是Ni:Mn不等量型。
 
 
 
等量型的代表是NCM424和NCM111。在充放电过程中,+4价的Mn不变价,在材料中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2价的Ni变为+4价,失去两个电子,使得材料有着高的比容量。
 
 
 
Ni、Mn不等量型,就是本文的主角,又叫高镍型三元锂,主要的代表型号是NCM523,NCM622和NCM811。富镍型三元材料在电压平台低于4.4V(相对于Li+/Li)时,一般认为主要是Ni为+2/+3价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到+4价。当电压高于4.4V时,Co3+参与反应变为+4价,Mn4+不参加反应起稳定结构作用。
 
 
 
高镍三元给正极带来的影响
 
 
 
不同比例NCM材料的优势不同,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加以选择。Ni表现高的容量,低的安全性;Co表现高成本,高稳定性;Mn表现高安全性、低成本。要想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车辆续驶里程,当前主流观点是在高镍方向上,提高高镍三元的安全性达到车辆使用要求。在三元及前文提及的磷酸铁锂、锰酸锂和钴酸锂等成熟商用技术路线以外,也存在着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以及全固态电池等多个技术方向,但都距离成熟商用还比较远。
 
 
 
三元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质和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微观结构(颗粒形态和体积结构稳定性)和物理化学性质(Li+扩散系数、电子传导率、体积膨胀率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