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新能源汽车报废后电池到底流向何处?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9-07 07:23    点击量:
报废电池成难点
 
对于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的环保,从其诞生开始,这一争论从未停止。
 
怀疑者认为,新能源汽车只是把城市尾气污染转移到电厂周边,同时电池回收困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曾说:“我们发电主要靠煤电,在能源转化过程中,实际上电动汽车并不节能环保,电动大巴比天然气大巴多10倍污染。”
 
此外,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曹宏斌曾表示,由于废旧动力电池依然含有300V到1000V不等的高压,如果在回收、拆解、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带来起火爆炸、重金属污染、有机物废气排放等多种问题。
 
产业化不足
 
对报废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各国都极为重视。发达国家的体系建设相对成熟,大多采用市场调节为主,政府约束为辅的方式。
 
部分业内专家表示,中国虽然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政策法规支撑力和约束力不够。一些政策和技术标准全部为引导性或推荐性指导文件,对于经营规范的骨干企业有参考指导作用,但对于不法贸易商来说并没有任何约束作用。
 
废旧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问题急需解决
 
不容忽视的是,电池处理产业化方面仍处初级阶段。据了解,前期报废电池多为磷酸铁锂电池,可以梯次利用。但相关研究论文显示,1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的成本在8500元左右,而回收所得市场价值仅为8000元,这意味着回收企业每回收一吨磷酸铁锂电池将亏损500元左右。
 
这也导致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目前只有中国铁塔公司在通信基站备能领域开展了规模化实践应用,国家电网、比亚迪等部分企业在储能等领域开展了一些试验性项目。
 
乘用车大量应用的三元锂电池,因为再生利用价值较高,企业布局较快,但行业规模小盈利困难。据了解,以格林美、邦普、华友钴业、广东光华、赣州豪鹏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已具备相对成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技术,形成了批量化再生处置能力。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敬忠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达到报废期限的数量仍较少,大规模的报废需要等到2年以后,很多企业面临“吃不饱”的局面。“动力电池回收处理需要达到数量要求后可以实现盈利。”此外,如今有的企业处理技术成本较高,难以协调成本和效益,容易导致亏损。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