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超级快充动力电池系统亮相深圳 3分钟快充“即充即走”是事实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0 09:24    点击量:
图为“妙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则有介绍动力电池三分钟快充产品。
 
2018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展览会2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会上,一家来自湖南的参展商发布的一款超级快充动力电池系统吸引不少客商注意。该系统能承受15C的电流进行极速充电,可在3分钟内充电从10%达到90%以上。
 
妙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则有介绍说,由该公司推出的这款动力电池系统解决了电动汽车快充世界难题,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技术支撑。该系统那个能承受15C的电流进行极速充电,可在3分钟内充电从10%达到90%以上,-20℃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5%以上,电池能量密度为150wh/kg左右,循环寿命10000次以上,且像加油一样方便,“即充即走”。
 
 
当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9号馆东侧,三分钟·中国超级快充动力电池系统展示中,“妙盛动力”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演示研究成果——全球首款量产3分钟快充的动力电池和首辆量产3分钟快充电动汽车,并同步开启三分钟·中国超级快充电动汽车试充、试驾活动。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2万辆和22.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2.4%和149.2%。
 
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性能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池寿命短、充电慢,还有一定安全隐患,是目前动力电池的几大“死穴”。据了解,“妙盛动力”委托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机构(湖南省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全方面的充电效率检测,并邀请第三方权威的公证机构对其充放电测试进行全过程监督。
 
目前,妙盛超级快充电动汽车已完成3.6万公里检验,经历春、夏、秋、冬四季,以及不同环境、不同道路的路试。该车重1700kg,装载了23.8度电,电池能量密度为150wh/kg左右,续航最大里程202公里,也就是每百公里能耗只有11.78度电,远低于现有16度电/百公里的低耗。
 
该款快充电池适用于新能源乘用车、网约车、出租车等多类型车型,能减少车辆自身携带的电池数量和重量。
 
邱则有透露,公司的下一代快充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将提高到180wh/kg以上。针对现有国内充电桩的功率尚未达到超级快充技术要求的现状,他们在开发3分钟超级快充的同时,也针对性地设计开发了5分钟、10分钟快充电池,并开始批量生产。
在正极材料方面,2017年我国正极材料产量增长迅猛,龙头企业的高镍三元材料技术研发正在逼近国外先进水平,规模化的量产已经实现,当升科技、贝特瑞、宁波容百的高镍材料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负极材料方面,国内企业继续保持传统石墨市场的领先优势,在高比能量电池用的硅碳负极材料领域则正在加快研发及投产速度,主流负极厂商已增加硅碳负极投入,新进入者也开始布局硅碳负极,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隔膜方面,隔膜国产化率正在不断提升,随着国内隔膜生产企业在湿法生产工艺上以及涂覆技术的持续改进,湿法隔膜的性能越来越接近国外企业水平,国产湿法隔膜已经抢占了部分进口市场份额,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国产隔膜的普及应用对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格局、降低动力电池成本成效明显。在电解液领域,随着我国电解液产业的发展成熟,全球电解液的产能正向中国转移,国产电解液已面向国内外市场销售,同时国产电解液添加剂也正在形成主导全球市场的供给格局。产业链的进步与成熟对适应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需求、降低动力电池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整体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销售价格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年底动力电池系统价格的行业平均水平已经降至1.4~1.5元/瓦时,相比2016年底的2.0元/瓦时下降了25%,已经提前实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要求的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模块成本降至1.5元/瓦时以下的目标,并且部分企业的产品价格还能更低。对于《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要求的2020年系统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的目标,其实差距已经不大。在补贴即将退出的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需在市场终端售价方面与传统燃油汽车形成等量竞争,所以动力电池系统要达到内燃发动机系统的成本水平,此时价格应在0.6~0.7元/瓦时。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规划,达到这一水平要到2030年,但是国外的动力电池系统成本同样下降很快,在2020年理想状态下可能达到100欧元/千瓦时,因此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道路并不轻松,竞争态势仍然严峻,需要产业协力共同促进,争取提前完成既定目标。
 
多元技术体系并路推进,三元电池占据乘用车统治地位
 
2018年《动力电池蓝皮书》认为,动力电池多元技术体系并路推进,三元电池占据了乘用车市场的统治地位。在2017年的动力电池配套量中,磷酸铁锂电池的主导地位受到三元电池的强势冲击,磷酸铁锂电池全年配套量187.5亿瓦时,占比50%,相较2016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三元电池全年配套量162.2亿瓦时,占比43%,相较2016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锰酸锂电池配套量15.6亿瓦时,占比4%;钛酸锂电池配套量5.7亿瓦时,占比2%;多元复合电池配套量2.3亿瓦时,占比1%;镍氢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配套量则相对少很多。
 
在纯电动客车领域,磷酸铁锂电池仍然是绝对的主要配套电池,整体占比在90%以上,其他份额则主要被钛酸锂电池和锰酸锂电池占据;而插电式混动客车方面则是锰酸锂和磷酸铁锂共同的市场。在车型产量最高的乘用车领域,无论是插电式混动乘用车还是纯电动乘用车,三元材料电池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源于市场对车辆续驶里程的需求,具备高能量密度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三元材料电池将逐渐完成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替代。此外在纯电动专用车领域,三元电池同样是主要配套电池,尤其是纯电动物流车对高续驶里程的需求拉动了三元电池在专用车上的配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