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意义
燃料电池系统并不是这两年才开始热起来的,我国在2008年就开始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行。在美国,氢燃料电池更是与锂电池技术呈螺旋式的交替发展,这与政治环境密不可
分——布什政府时期就曾大力推动「氢经济」,促进了当时的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通用在2002年推出的Autonomy自主魔力概念车曾轰动一时,其动力系统就是氢燃料电池,这一
趋势直到2008年奥巴马政府才被暂停,转回了纯电动的推进路线。
在日本,在「氢能社会」的国家战略下,氢能建设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由于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相似,也由于燃料电池的上游产业实力,日本在产业
端有着强大的优势;另一方面,氢能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无论是中东的石油、澳大利亚的煤矿还是日本海的风都可以转化为氢气,这对于多元化日本的能源进口结构有着重要的
意义,在福岛事故之前更是与核能发展路线能够相辅相成,因此上升到国家战略并不为怪。
氢能从来不是「终极能源」,但它「二次能源」的意义不仅对于日本,对于中国、美国也是一样的能源意义。而在应用端,燃料电池不仅可以车用,在军事领域同样有着极大的潜力:
无人机、潜艇、坦克等载具使用燃料电池相较于发动机可以降低噪音和热源,相较于锂电池极大提升续驶里程;现代化单兵作战电源的使用中,燃料电池同样最为可能的长续航能源;在
分布式发电的场景,燃料电池同样可以承担和柴油机相似的作用,并且有着更低的噪声、振动和污染。
所以,仅「能源多样化」和「技术储备」两点,就足以支撑燃料电池和氢能产业的发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