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I电池问题频出 “中国芯”势在必行
截至10月11日,据不完全统计,自iPhone 8开卖后,全球范围内共发生10起电池膨胀致使外壳爆裂事件。凑巧的是,根据美国拆解网站iFixit此前拆解iPhone 8 Plus的情况看,该款手机电池来自三星SDI,值得注意的是,三星SDI便是Note 7的电池供应商。
10月15日,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告显示,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分别转让三星(天津)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星天津电池”)10%和20%股权。
据了解,2015年成立的三星天津电池近两年盈利状况并不理想,营收大幅下滑,今年更是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今年2月份,三星天津电池工厂曾因火灾备受舆论关注。
虽然三星SDI问题频出,但对于国内电池厂商来说则是很好的机遇。
1.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处境冰火两重天
自2013年以来,三星SDI、LG化学、韩国SKI、日本松下等纷纷开始在中国建厂,但我国对动力电池是否纳入了目录等有严格规定,从2016年6月起,动力电池目录已经不见国外电池的踪影,直接导致外资电池企业始终被排除在主流市场之外。
另外,目前我国不少大型车企旗下的新能源产品或多或少地采用了外资电池企业的产品,但缺少一项最重要的电池补贴,对于目前仍依靠补贴生存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外资电池企业的处境有些许改善,国家允许了外资企业独资生产动力电池,但电池目录却仍是一道必须要迈过的关卡。
因此,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拥有一颗“中国芯”才是关键。
2.自主品牌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①“双积分”政策于近期正式落地,其中规定2019年、2020年新能源汽车比例要分别达到10%、12%的比例,取消了之前“意见稿”中2018年10%的要求,这意味着2018年是广大车企布局新能源汽车的最后时限,将是国内外车企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变动,为更多电池企业提供了切入点,动力电池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
②电池、电机、电控组成的三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总成,而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中之重。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主机厂通过自建或合资建厂的方式,掌握优质电芯技术,但电芯的生产更偏向电化学领域,因此预计主机厂与一线电池企业合资建厂或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必然选择。
日韩电池巨头LG化学、三星SDI、松下等外资企业积极在中国布局,分别建有南京、西安、大连合资工厂,还有传闻称,博世也对动力电池“蠢蠢欲动”,要在中国青岛建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