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杀出重围:国企收购美国电池行业巨头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1 16:17    点击量:

 万向终于得偿所愿将菲斯科收入囊中。至此,这个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万向集团的造车路径,似乎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就在一年前,万向集团击败江森自控,收购了美国专业开发生产锂离子电池和能量存储系统的A123系统公司。

  上述两家企业均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也是美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享有盛名的企业。虽不知这两家声名显赫的企业,能给万向带来多少价值。但破产、负债、停产等,都是万向即将面对的难题。

  有业内人士质疑,菲斯科核心技术的缺失,严重依赖外包市场的现状,让其看起来更像是“鸡肋”。

  “万向造车的冲动一直都没停息过,这次收购菲斯科,的确使鲁冠球的造车梦更近了一步,但是要像一样迅速打开市场,还为时尚早。”高工业研究所(GBII)分析师认为,菲斯科为万向进军行业提供了一个入口,但是缺乏乘用车制造资质的万向,要开拓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必然会遭遇重重困难。

  外强中干的菲斯科

  经过19轮竞价和三天的缠斗,万向集团最终以亿美元,击败了李泽楷控股的混合动力技术公司,拍得了美国插电式混合动力跑车制造商菲斯科汽车(Fisker Automotive)。

  正如同上次收购A123一样,万向此次大手笔拿下菲斯科,同样引得外界如潮的质疑声。

  2007年,菲斯科成立后,从公共及私募基金共筹资到14亿美元资金。由于开支铺张、产品质量及工程失误等问题,导致公司逐渐走向倒闭,并于年11月申请破产。

  有业内人士透露,菲斯科与特斯拉的一个最大不同,是其并不掌握核心技术,菲斯科的核心技术都在供应商手里。

  菲斯科由两个公司合资成立,车身制造公司和量子技术公司(),双方占比分别为38%和62%。其核心技术底盘、混合动力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等均属于量子技术公司,生产也是由芬兰Valmet代工。也就是说,真正的混合动力驱动技术,并非为菲斯科所有。

  事实上,曾被寄予厚望的量子技术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并不好用,达不到菲斯科性能要求,公司硬着头皮对该技术进行大幅改进。如何为菲斯科未来车型开发新型驱动和控制技术,新的技术如何尽快赢得市场认可,都有待考验。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