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严打劣质充电宝,锂电池安全问题凸显?
据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陈熙同介绍,手机产品将以手机及其配套充电器、手机电池、移动电源为重点产品,重点查处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产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未取得CCC强制性认证等违法行为。
山寨移动电源劣质电芯大揭秘
我们都知道不少山寨或者劣质的移动电源都采用了劣质的电芯来降低成本,那么劣质电芯到底有些什么特征呢?
劣质的电芯产品大都没有任何喷码,从外观上无法识别出电芯的容量、生产批次、以及品牌,因此,即使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问题也无法追溯到电芯制造商。甚至,有些山寨移动电源还采用了二手电芯,来源五花八门,质量更没有保障。
在性能方面,劣质电芯的电性能很差,主要表现为实际容量基本上都与标称容量(一般是指从移动电源容量来推算的单个电芯容量)不符,有些甚至远低于标称容量。另外,它的循环性能也很差,消费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移动电源的容量急剧下降、使用时间急剧减少。举个例子,某些用劣质移动电芯生产的移动电源,几个月后容量甚至可以衰减40%以上。
再者,劣质电芯的环境适应性比较差,很多劣质电芯在常规环境可正常使用,但一旦遇到恶劣环境,比如高温、低温、高海拔等,就达不到正常的容量,有些甚至还不能正常放电了。同时,劣质电芯的安全性能也很差,多次充放电后劣质电芯经常会发生鼓胀、变形、发热等现象,有些甚至会发生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网上劣质18650电芯爆炸伤人的案例也不少)。
那么从生产的环节来看,是什么因素导致电芯劣质的呢?
电芯的正负极、隔膜等原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电芯的安全性以及容量。不少电池厂商为追逐利益而盲目地压低电芯的制造成本,采用一些劣质原料,这些劣质的材料本身的安全性能就很低,无疑为电芯日后使用中的安全埋下了隐患。下面举几个方面的例子。
首先是生产环境,锂电池的制造现场环境要求十分严格,制造环境的粉尘、温度、湿度等都必须有严格的控制,如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到电解液或隔膜中的话,就有可能在日后刺破电芯隔膜导致内部短路,大量的热能在电池内部释放,极易导致电池燃烧或爆炸。若厂家制造过程中没有对制造现场环境进行严格控制,也易导致电芯的安全性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