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基于现状的冷静思考:国内还有没有必要独立发展锂电技术?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5 23:33    点击量:

 技术落后于海外

  过去多年,中国的锂电池行业一直致力于“进口替代”,也在这一领域做出了一些成绩。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的锂电池在原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解液)方面实现国产化。隔膜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制造能力,但国产隔膜低端,性能达不到国际高端市场标准。

  目前锂电池技术(主要是隔膜技术)主要掌握在海外三大巨头手(日本旭化成、东燃、美国Celgard)中,过去几年这三家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全球市场。不过之后韩国SK、宇部兴产等公司掌握了部分锂电池技术,切入供应链,降低了三大巨头的市场占有率。

  在国内,锂电池、尤其是隔膜初期毛利率高达70%。在高毛利的吸引下,国内企业纷纷投资建厂。截至2013年末,已经有接近50家大型企业进行锂电池投资。

  大投资不等于大回报,国外锂电池公司大多是从传统电池转型到锂电池,积累了雄厚的技术。但中国企业除了少数电池生产商以外,大多公司原本主业并非电池。以隔膜为例,目前国内企业来源于两个部分:塑料加工企业转型、风险投资主导的杂牌军。

  和海外企业相比,国内生产企业研发落后。日本旭化成、东燃、美国Celgard这几家巨头公司资产达到百亿,在研发方便有大量的投入,都设有独立的实验室。但国内锂电池制造商中小企业偏多,这些企业只关心制造生产,不重视研发,因此技术落后。

  举例来说,上市公司新宙邦在日前在锂电池行业峰会上指出,公司负极成膜添加剂的应用已相当成熟,但防过充添加剂产品由于成本过高,因此使用较少。其实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锂电池核心添加剂的技术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国内企业没有优势。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一套成熟的研发体系投资需要10亿元,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担,只有大企业有能力投资。

  此外,中国生产的锂电池在试验阶段往往可以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标准,但进入大规模生产之后,由于生产设备的精密度问题,无法保证产品一致性,成品率较低。在隔膜方面,1万平方米的产能可能只有40%~50%的成品率。目前,一套成套设备价格在1.5亿元以上。

  因此,中国的锂电池主要运用于低端市场,国内产品面向山寨手机、电动工具、移动电源的中低端应用。

  另一方面,中国锂电池还处在低端市场的时候,海外最前沿已经步入下一代锂电池。这一代锂电池的技术是液态电解液,下一代锂电池可能是固态电解液,固态电解液的优点在于安全性高,不需要隔膜,如果使用固态电解液,那目前高毛利的隔膜工艺将不存在。固态电解液锂电池在实验室已经开发成功,日本企业将会在未来几年内进行生产,如果固态电解液锂电池大面积运用,那中国制造企业这几年的投入将打水漂。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