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企业纷纷在国内投资建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两笔投资和一项停产,大概将成为三星集团提交的2018年在华成绩单。
日前,三星集团子公司之一的三星电子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的手机制造工厂将在2018年12月31日正式停产。有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在中国仅交付60万部手机,市场份额从5年前的20%跌至如今的0.8%。手机主业的不景气,是三星集团转向投资动力电池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合前不久另一子公司三星SDI的两笔在华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的消息,不难看出三星集团业务重心的调整,显示出其将与中日动力电池企业争夺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野心。
271亿元抢食市场份额
“抓住时机才能迎来更大市场。”三星SDI中国区销售负责人日前表示,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将继续快速发展,三星SDI将加快在天津的投资和发展步伐。
2018年12月初,三星SDI新增投资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6亿元)调整天津部分产品结构,建设动力电池生产线和车用MLCC工厂(多层陶瓷电容器)等新项目。
据三星SDI公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投资新建的动力电池初期主要应用于系统和电动工具,后期将根据市场需求,增加其他应用领域电池生产线。预计2019年年底建成,2020年投产。
而就在2018年11月末,三星环新汽车动力电池项目二期工厂也已经在西安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形成5条60Ah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产能可达年产6000万块。
对此,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在接受电池中国网采访时表示,“抢”是韩国企业面对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纷争时的态度。“因为韩国企业被2016年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动力电池‘白名单’挡在补贴门外,他们没有抢到好处,但时隔两年后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他们再度瞄准了2020年后的中国市场,这个意图非常明显。”
基于以往电动车市场的良莠不齐,消费者对选购电动车没有足够、全面的认知信息,往往在选择产品之后才能深刻了解产品的优劣;再加上市场的庞杂与车企体系的不完善,更多竞品以低价取“胜”,吸引眼球,导致消费者重蹈过去的覆辙。如何顺应消费者痛点,解决消费者需求难点,是新日深耕电动车领域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般而言,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车的供能主要依靠铅酸电池,虽然铅酸电池价格便宜,让用户在后期换修没有费用压力;但铅酸电池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大,重量一般在16-30kg,大大增加了电动车整体重量,并且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多在1.5年左右,而充电时间长、电池耐用度不够、使用率不高、频繁充电等也成为困扰用户出行使用的难点。新日电动车在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时,契合当下消费者注重高质量高性价比产品的意愿,锐意进取,重新升级旗下产品,给予消费者更好的骑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