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国外研究机构发现让锂电池“延年益寿”的秘密?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9 17:29    点击量:

南开大学牛志强、王一菁研究员联合清华大学张强教授通过隔膜改性,将氮化铟纳米线引入到锂-硫电池中,双功能的氮化铟性隔膜犹如“竖起”的高墙,有效地抑制锂硫电池“穿梭效应”,实现了电池循环寿命显著提升。相关成果已在12月的《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材料》上发表。

锂离子电池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现行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依然不足以满足许多应用需求,而锂-硫电池由于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并且硫含量丰富,价格低廉而备受关注。但锂-硫电池在其在电化学过程中,在硫正极和锂负极之间溶解的多硫化物引起的“穿梭效应”及其动力学转化缓慢严重降低了活性硫的利用率,从而导致容量的快速衰,大大降低了锂-硫电池的使用寿命。“所谓‘穿梭效应’,指的是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产生的多硫化物中间体溶解到电解液中,并穿过隔膜,向负极扩散,与负极的金属锂直接发生反应,最终造成了电池中有效物质的不可逆损失、电池寿命的衰减、低的库伦效率。”牛志强介绍,目前,人们已经采取各种方法去改善上述问题,其中最普遍的策略是采用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结构碳材料,通过物理限制作用进行多硫化锂的捕获;或是使用极性材料通过化学相互作用进行多硫化锂的捕获。

尽管如此,但碳的非极性通常导致循环性能不佳,极性材料的低电导率导致硫的利用率低,倍率性能差。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简单但可以显著提高硫正极的循环性能,同时保持良好倍率性能的有效材料制备方法,这对于实现长循环寿命的锂硫电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氮化铟的铟阳离子和富电子氮原子通过强的化学键合作用捕获生成的多硫化物;同时,氮化铟表面的快速电子转移提高了多硫化物的动力学转化过程,这样,双功能的氮化铟改性隔膜犹如一道墙,可有效地抑制锂硫电池中的‘穿梭效应’。”牛志强介绍,具有氮化铟改性隔膜的锂-硫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1000次循环后每个循环的容量衰减仅有0.015%,该研究为下一步开发高稳定性锂-硫电池奠定了基础。

打通上下游,提升高端电动车性价比

在消费越来越理性的当下,性价比一直是消费者所关注的重点。如何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价格,是新日一直研究的课题。新日此次推出的星耀系列电动车仅需3000-4000元左右,相较于同配置的其他高端产品,甚至都不到其价格的50%。

新日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是新日多年来耕耘的结果。首先,新日一直以来都秉承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与国际顶级权威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巩固自身的科研能力,降低新技术的开发成本;其次,新日电动车一直都在积极拓展其销售渠道,2018年更与苏宁合作智慧零售,打通线上线下,提高运营效率。新日电动车打通上游技术研发与下游销售渠道,用市场倒逼行业技术快步升级,用技术带动市场产品更新换代。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新日一直是行业的开拓者

自成立以来,新日就确立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发展的投资理念。“起步前三年不赚钱。”这是新日董事长张崇舜创立新日的准则。多年来,新日电动车不断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等国际顶级权威机构合作,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探索整个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出路。 “其实,要做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好产品,除了要提高自身智能技术的发展,更要善于和世界顶级权威机构合作探讨智能发展新方向。”新日股份新闻发言人、总裁办主任陈开亚说。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