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行业还能火多久?电池寿命问题还需突破
风靡太平洋彼岸的,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亦热度不减,持续发酵半年多的特斯拉概念,也让新能源汽车走进公众视野。新能源汽车还能火多久?
新能源汽车股可能最多还有一个季度的表现,短期事件性刺激因素后再来观察销量,很有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对于新能源汽车,上述人士认为制约其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两点:其一是成本。由于电池与其他关键零部件的成本不能有效降低,与燃油汽车的价格差距还是过大;其二是便利性,充电设施的建设面临很大挑战,即使考虑到目前政府已经执行了全球最大的补贴支持力度,仍然无法达到产业的临界点。此外每辆车8万元~10万元的补贴力度,总量规模与政策的持续性也是问题。
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热度未退,氢能源概念已经在二级市场有所表现。业内人士指出,与锂电比较,氢动力燃料电池车产业链各环节经济性均还未到达替代临界点。氢动力也无法跨越锂电电动车实现飞跃式替代。一个困难是催化剂贵,氢的纯度要求比较高,还有老化问题和电池寿命等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在一轮炒作之后,包括上游的电池材料,甚至跟特斯拉合作的一些配套、经销代理相关概念都有所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扩散,这一情绪也传导到更新的氢能源概念,另一方面也是美股氢能源概念的带动。”陈政称。
陈政称,新能源汽车行情的触发,其背后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其二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出现了一波下行,投资者对很多传统行业不太敢碰,因此跟短期经济不相关的新能源就会有一部分资金来追逐。
陈政进一步称,随着二季度经济企稳预期逐渐形成,新能源汽车股价也会开始退潮。在短期刺激性因素之后再来观察销量可能会低于预期,投资者情绪也会有所降温,这就是主题退潮的时候。建议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主题投资来做,但这是一个渐进性的趋势过程,不能期待短期内有很大爆发,在目前的价位上持续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
散是指我国锂离子电池企业分散,没有形成集团优势,主要表现为数量众多并且区域分布较广。截至2012年底我国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超过350家,远远超过了日本、韩国等锂离子电池强国的企业数量。从区域分布上看,基本可以说全国各地都在生产锂离子电池。多数企业呈现出“单兵作战”的态势,不少企业仍采取近似“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其产品在数量、质量、自动化水平、客户认可度等方面均缺乏竞争力。
弱是指我国锂离子电池企业实力较弱,尚难以与国际行业巨头竞争,在核心材料和关键技术方面差距仍然较大,关键材料仍然依赖进口,电池成组技术尚待突破。我国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相对偏低,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较少,所获得专利方面主要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专利占比低。同时,企业生产技术自动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控制与国际行业巨头有较大差距。我国锂离子电池领军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也实现了自动化,但仍有较多环节还依赖人工,而SDI、LG、松下等已经基本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此外,由于知识产权和认证等方面缺失,我国大部分企业难以参与国际竞争,这也使得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