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辆电动汽车要消耗多少资源?可不仅仅是电池那么简单
电动汽车的电池离不开锂。用于制造锂金属电解质和电池阴极的强效熔剂能导致包括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在内的各种疾病,特别是用来制造压缩型高功率锂电池的钴金属,更是一种高致癌毒物。其他用来制造锂电池的物质没有一种是无害的。就致癌性而言,用来制造低能量密度的锂铁膜材料没有钴金属那么高,但锂铁膜材料对生物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电池同样会带来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根据维基百科资料显示为一辆纯制造电池产生的二氧化碳占了整个生产程序的43%。
2014年初,碳酸锂提价20%的消息引起市场各方关注。2013年同期,全球锂盐三大巨头Chemtall、SQM和FMC相继宣布上调碳酸锂售价近两成,根本原因是供给增速跟不上需求增速。锂作为战略性资源,其逐日上升的地位也被业界寄予稀土“第二”的期待,相关企业围绕锂资源的布局争夺战打得热火朝天。因此,有限的锂资源大部分都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也是对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制造电池必须的镀、铜、镍等化合物必须从土壤中开采出来,需要消耗能量对其进行加工,并且它们会释放出有毒废物。在监管较差的地区,矿产开采可能会对直接接触的采矿工人及其他人群带来风险。通过空气和地下水污染,周边的人可能会接触到有毒物质。
由于电池组的重量很大(电池重量占了车重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制造商就要努力减轻车辆其余部分的重量。其结果是,电动汽车的零部件包含了许多轻质材料(特别是碳复合材料和铝),它们的生产和加工都是能源密集型的。电动发动机和电池也增加了电动汽车制造消耗的能源。
特斯拉昂贵的车价本身就说明其占用的各种资源和能源很多,在中国这个人均资源和能源并不丰富的国家,是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的。
我们还要面临大量的报废以后的电池污染问题。
《工业生态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挪威的研究,比较了在全生命周期内电动汽车与其他汽车对环境的影响。研究人员考虑了酸雨、空气中的颗粒物、水体污染、烟雾、有毒物,以及化石燃料和矿产资源的枯竭等因素。文章作者之一安德斯?斯托曼指出:“电动汽车尽管在使用过程中的直接排放几乎为零,但与现代内燃机汽车相比,其总体表现与之不相上下甚至更差。”
因此,至少在现阶段的中国,从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转向纯电动汽车,看起来越来越像从一个牌子的香烟换到另一个牌子,大面积推广纯电动汽车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既不能改善大气质量,又浪费全社会的各种资源。比较适宜中国的是以汽油、柴油为主,使用少量电池的混合动力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