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池终于迎来了“石墨烯时代”:性能超乎想象
“G20峰会完全由民间发起,表现出企业对行业规范的迫切需求。”有业内人士介绍,成立这种协会本来应该由政府来主导,但是政府相关部门存在信息滞后问题,在产业急速拐点面前,很多企业是等不及的。由锂电行业的第三方平台高工锂电来发起,有利于缓解目前行业内的乱战,促进行业的资源整合,实现把行业做大做强。
正业科技CTO范斌表示,随着一系列国家新能源扶持政策的出台,必将带动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增长,并向人造卫星、航天航空方面发展,国内锂电池的需求一定会快速增长,国内锂电池企业必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但中国锂电池企业在全国占的份额并不大,锂电池技术开发与应用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形成这种产业链“联盟”可以加深行业的交流互动,促进行业产业供应链的完善,提升行业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有与会企业介绍,尽管大部分锂电池厂商关键材料厂商包括电解液、隔膜、正负级等都自建锂电池小试线测试,但在行业内缺少上下游协同的研发平台。技术共享中心有望建立技术研发的新模式,更市场化的研发组合将推动技术加速发展。
“汽车行业供应链整体优势非常重要,G20的模式如果成功,未来将形成以大型电动汽车厂商为核心,每个关键材料和设备厂商2-3家主流供应商的国产供应链格局。”上述人士称。
也有G20峰会企业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不比产业链的横向合作,G20这种产业链纵向合作,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不小。但无论如何,锂电行业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了,通过互助合作、技术研发的方式,对于行业规范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锂电池迎来“碳”时代:石墨烯效力惊人
没有震耳欲聋机器冲压钢板的声音,也没有火花四溅的汽车焊装线,与常见的汽车装配工厂完全不同,在德国一家知名汽车企业在莱比锡的电动汽车制造工厂,记者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生产的电动汽车,采用铝合金做底盘、碳纤维做车身、塑料注塑件做蒙皮,没有传统的电焊工艺,车身是用特制的胶水粘起来的。这是一个没有冲压车间和焊接车间,完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工厂。没有噪声的车间作为这家德国豪华车企的第一款纯电动汽车,其装配了一组22千瓦时的锂离子电池和一台电动机,最大功率170马力,峰值扭矩250牛米。其最高车速可达15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在150公里左右。这款电动车使用家用220V电源充电,8小时可充满。而利用专用充电装置下充电只需1个小时。与一些电动车采取与传统能源车相同的制造工艺不同,这款车采用了大量新材料,其中最具看点的是用碳纤维材料制作的车身——其重量仅为铁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铁的10倍。通常情况下,车身自重约消耗70%的燃油,因此降低汽车油耗的首要问题就是减轻汽车自重。日本的碳纤维制造协会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碳纤维生命周期的测试,采用碳纤维加固的汽车因减轻了自身重量,不仅燃料应用效率极大提高,而且间接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还能提升电池的续航能力并降低电力消耗。这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该汽车公司和德国西格里公司联合开发,以基于聚丙烯腈的热塑性纺织纤维为原材料,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转化成极为细长的碳纤维丝线,最后再经过相应的氧化和碳化处理,形成碳纤维车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