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从蓄电池到锂电池的转变?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日渐明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05 22:40    点击量:

   2013年,天能集团销售额突破500亿元。

  从10多亿到500亿,用了20年。期间,“天能”号快车一直在高速行驶中,目前拥有25家国内全资子公司, 3家境外公司,横跨浙、苏、皖、豫4省有了8大生产基地……

  就在这个时候,驾驶这列快车的张天任却踩下了制动装置。

  去年,正处国内蓄电池行业新一轮整合期,张天任出人意料地放弃了低成长兼并扩张的机会,决定不再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而是将重心转移到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持续发展。这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跑得快更要跑得稳,适当地刹刹车很有必要。”天能董事长张天任对记者说,“这是因为,如何成为常胜将军才是我们时时要思考的问题。”

  “唯一一条路,不断地转型升级”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节能环保型的电动助力车逐渐代替了摩托车,成为人们出行的新宠。此时,天能集团率先研发出的新一代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一举打破国外品牌电池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中国电动车行业协会的一位秘书长曾这样评价天能集团的横空出世:“天能引领和推动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春天的到来,自己也顺势发展成为铅酸蓄电池行业的老大。”

  经过10多年的暴发式增长,目前,这个曾经如朝阳一般的产业现在却陷入了产能过剩的窘境。

  “已经顶到天花板。 ”在张天任看来,蓄电池产业虽然经历了多次“洗牌”,从全国最多时的3000多家企业减少到300多家,但其产能过剩的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变,而且愈来愈盛。

  经过几轮“洗牌”,国内蓄电池企业少了80%多,可产能仅砍掉20%。通过“洗牌”存活下来的大企业产能迅速扩张,加上市场需求的疲软,让蓄电池生产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

  从2011年开始,这种局面一直没有改变。“铅蓄电池利润率最好的时候有10%左右,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利润逐渐降低, 2013年的利润率甚至已经低到5%以下了。”张天任坦言。

  蓄电池行业一边面临着产能的饱和,一边则饱受环保的诟病。

  张天任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产业已经很虚弱,像人生了病一样。”

  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以及回收不合理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自2011年起就对铅蓄电池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