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电池技术才能傲视群雄?松下是如何做到的
锂电池从不缺少话题,这个志在减少人类对于化石燃料依赖的企业,所面对的质疑和它身后的拥趸一样多。有人质疑它的电池安全性不足,有人担心它难以在中国成功,而现实是,特斯拉在上海可以免费上牌照,未来可能会享受关税的减免,决策层也在关注着它。
特斯拉创始人兼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让产品有了他的印记,但特斯拉在中国的成功,更多的有赖于特斯拉副总裁、中国区负责人吴碧瑄所领衔的中国团队。
迄今为止,他们在政策游说、市场开拓上小有成就,亦有评论认为,特斯拉能够在中国的市场发挥“鲶鱼效应”。然而,中国电池产业多年一直处于起步阶段,吴碧瑄和她的团队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来自苹果的高管
见到吴碧瑄,是在金港汽车城旁的特斯拉的展厅,展厅背后就是特斯拉的维修车间。她坐在维修车间外的沙发上,隔着玻璃就可以看到车间内的场景,她手边的两部手机响个不停。
吴碧瑄对时间要求严苛,先于约定的采访时间就已经来到特斯拉的展厅等候,但约定的半小时采访时间一到,她一分钟都不多待。在采访过程中,所有来电她一律不接,侃侃而谈。
去年12月,此前在苹果公司担任大中华区教育及企业总经理的吴碧瑄空降特斯拉,成为全球副总裁、中国区负责人。被认为是汽车界“苹果”的特斯拉试图激活甚至颠覆汽车产业,中国将成为其全球最大的市场,而来自IT行业、擅长拓展业务关系的吴碧瑄似乎正适合领导这个团队。
吴碧瑄先后就读于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97年毕业之后进入麦肯锡工作,5年3个月之后她进入风头正盛的摩托罗拉[微博]公司,先后就任战略部总监和生态系统发展总监。那时互联网泡沫刚刚破灭,但手机产业方兴未艾,摩托罗拉作为行业内的前辈级品牌,和诺基亚似有分庭抗礼之势。
2006年她加入已经初露峥嵘苹果公司,那时候苹果的招牌产品还只是ipod(2007年第一款iPhone才面世)。尽管如此,彼时中国谁要是有一台硕大的iPod classic,耳朵上挂着苹果招牌的白色耳机,那仍然是品位和收入的象征。
在苹果大中华区的近8年时间,吴碧瑄先后出任三个职位,都与教育和渠道拓展有关,那也正是苹果从起飞到辉煌的8个年头。
比较自己的这两个前东家,吴碧瑄认为,摩托罗拉是个背着沉重包袱的企业,公司每年有上百个产品,但80%的市场份额由二三十个产品占据。而苹果的手机只有一款。与之相对应的是,摩托罗拉有一个近8000人的工程师团队,每个产品就只分到七八个工程师,而苹果500个人的工程师团队全部投入到一个产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