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发展燃料电池不应该是面子工程?分析成本优势才是重点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06 18:09    点击量:
在各方讨论中,氢能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仍是焦点问题。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采访中表示,应鼓励通过技术合作、人才引进、设立产业基金等多途径,支持制氢、储运氢、加氢及燃料电池基础材料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技术攻关;重点突破膜电极、空压机和储氢罐等技术瓶颈,大幅降低产业链成本,推动产业化发展。

“从技术角度看,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在约五年内逐步走向成熟。”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实现产业化应用将变得更为重要。

为加快氢燃料汽车的商业化推广,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建议,地方购置氢燃料汽车补贴继续按国补1:1比例予以支持。公共服务和物流运输是目前最适合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的领域。陈志鑫建议,有关部门应在运营牌照方面给予氢燃料汽车专门支持,明确每年发放数量与方式。

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配套设施,加氢站也受到众多关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建议称,应通过改变加氢站补贴形式,来加大补贴力度,避免加氢站成为地方政府形象工程、“建而不用”。

王凤英表示,有关部门应加强顶层规划,鼓励多方合作,组建加氢站建设运营“国家队”,统一规划全国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并降低审批难度。还应细化氢能源技术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监管的相关制度,建议参照天然气加注站的管理方式对加氢站进行管理。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328座在运加氢站,其中欧洲139座,占比42.38%;亚洲118座,占比35.98%;北美68座,占比为20.73%。

另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年度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中国共有27座建成的加氢站,其中3座已被拆除,另有16座在建。已落成的加氢站中,多数仅供示范车辆加注使用,尚未完全公开。

为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机遇,上海、武汉、苏州、佛山、张家口等近十个城市均出台了氢能规划。

面对氢能产业的火热,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也提醒到,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氢能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应选定部分适合的地区作为示范区,以有效推动氢能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在氢燃料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部分成果,但在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等一些关键材料上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一致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此外,整车企业尚未形成稳定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供应链薄弱,工程化能力不足,导致零部件的工艺质量低,产品一致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