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商业化锂电池是怎么研制出来的?为什么说锂电池改变了科技?
为1957年上市的晶体管收音机“TR-63”开发。现在也应用于无线电遥控车等产品。
在晶体管收音机之后,得到广泛普及的便携式产品应该是收录两用机。1963年,日立制作所推出了收音机与开放卷轴录音机二合一的产品。这据说是日本的第一台收录两用机。最初的“卡带录音机+收音机”在1968年由爱华(AIWA)制造,以此为契机,各大家电制造企业相继在1970年代向市场投放商品。收录两用机当时也是以干电池为电源,因为安装了多节大块头的1号、2号干电池,所以分量相当重。
谈到重量,就不能不提初期的家用摄像机的电池。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摄像机走进了家庭。当时,虽说是家用,但摄像机的体型大,能够驱动这个大家伙的二次电池,只有大块头的铅蓄电池。成本可能也限制了选择的范围。在当时,镍镉(以下称:Ni-Cd)电池还非常昂贵。
摄像机用铅蓄电池的尺寸与一条栗羊羹相仿,曾被戏称为“栗羊羹电池”。原本就十分笨重的摄像机再装上沉甸甸的栗羊羹电池,重到让人用起来难免会闪到腰。当时的二次电池背负着“三重苦”,也就是“重”、“不耐用(电池电量耗尽快)”、“充电时间长”的课题,在移动产品时代的入口徘徊不前。
从1960年代后半段开始,使用卡带的小型磁带录音机、FM收音机、微型电视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不断涌现,绝大多数产品使用一次电池,很少见到二次电池的身影。
然而,随着这些产品使用频率的增加,一次电池给用户造成了沉重的成本负担。这使得人们寄望于二次电池,开始把目光对准了“摆脱三重苦”。
对于二次电池小型化、高性能的要求日渐增强是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流行(“Walkman”于1979年登场)、8mm录像带登场(1985年)的时候。当时,AV产品向小型化发展,在室外使用已经变得司空见惯。
Ni-Cd电池实现普及
当时,Ni-Cd电池取代铅蓄电池成为了电池的主角。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开始使用俗称为口香糖电池的超薄电池,摄像机使用的小型Ni-Cd电池组也登上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