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电池热失控有哪些主要原因?怎样可以避免电池自燃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5 00:51    点击量:
安全性的担忧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而加大。据中汽协统计,2018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据平安证券披露的研报,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6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9%。从统计情况看,近五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年均增加50万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安全事故数量也在攀升。现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2016年、2017年生产的。随着汽车技术不断提升,起火概率逐步降低,但目前的安全事故比例仍偏高,应该引起行业重视。”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探究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主要由动力电池热失控造成。上述深圳某大型电池厂商研发工程师指出,热失控是指电池内部短路导致正负极接触,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引发电池芯体起火,进而蔓延到周围电芯。

“热失控仅仅是结果。电池热失控原因错综复杂,这也是业内认为事故源头难以明确的主要原因。”某券商新能源汽车分析师指出。

严重碰撞和电池过充被认为是引发电池热失控的两大原因。“这两类场景都容易导致热失控。严重碰撞会令电芯变形,导致内短路并引发热失控。另外一种情况是电池过充。正常情况下如果电池过充,BMS(电池管理系统)有断电保护功能。当BMS管理失效的时候,电量驱使锂离子不断聚集最终造成热失控。”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

业界在不断反思汽车安全性问题,盲目追求高能量密度成为讨论焦点。

电池的能量密度指的是电池平均单位体积或质量所释放出的电能。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指出,按照镍钴锰的比例,三元可以分为523、622、811多个体系。目前市场主流电池体系为523,高镍三元材料(622、811)由于具备高能量密度优势成为行业研发重点。

“从三元材料体系本身来说,镍的含量越高,安全性越来越差。”上述深圳某大型电池厂商研发工程师指出,“能量密度跟安全性相当于杠杆的两端,一端高,另一端就低,很难平衡。随着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高,单位体积或质量聚集的能量越大,安全性越来越差,暴露的问题就越多。”

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情况出发,行业确实存在提高能量密度、增加续航能力的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