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退役的蓄电池该何去何从?推广新能源车又该如何考虑电池的处置?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9 23:54    点击量:
据美国《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近日刊登的能源学研究报告,英国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无毒电池原型,利用全新技术,在几秒内能完成充电或放电,其未来在储能领域或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清洁能源发电的稳定性不佳的问题一直令人们担心。但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发团队介绍,一旦出现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由于天气原因无法持续产生电能的情况下,他们研发的这种新型电池,就可以发挥出快速充放电优势:通过新技术快速存储这些发电设施产生的电能,一旦需要时,再随时根据要求将电能传送到电网,对于保持稳定性非常有利。

该新型电池原型是使用无毒的聚合物材料制作,虽然目前在储电能力还不如现今广泛运用的锂电池,但它可在几秒内完成充电或放电,而且充电时电池还会变色,电池的充电状态可以很直观的反馈给用户。

研究人员表示,新型电池原型的主要工作原理,是让聚合物材料迅速吸收并释放盐水中的正或负离子,当电池开始充电时,这些离子就会被吸引到相应的电池电极上。团队成员亚历山大·焦万尼迪表示,该电池原型的材料制作成本十分低廉且易于生产,材料则是使用了无毒、不可燃的水基电解质,在此基础上,未来或可能开发出可循环利用的电池产品。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急剧增长。看着它们满街跑,一个问题紧随而来:退役的蓄电池何去何从?有专家指出,2018年后,我国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期,预计到2020年累计退役量超过20万吨。绿色环保,是电动汽车的突出优势。在满足出行需求的情况下,电动汽车既不需要耗费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又做到了几乎“零排放”。数据统计,仅北京一地,燃油机动车对于PM2.5的贡献就接近总数的四分之一,若能让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于降低大气污染而言,善莫大焉。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现实考量,许多地方都出台相关政策,从号牌、电费、车价等方方面面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

事是好事,不过真要办好也需要多一些未雨绸缪。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已超全球总量的一半,配套服务能否做好,溢出效应不可小觑。比如锂电池,其寿命普遍只有5-8年。服役期满后,大量的锂电池如何处理?虽然说锂电池不含铅、镉等重金属,对环境的毒害没有那么大,但若回收不当,依然可能起火爆炸,产生剧毒浓烟,其电解液若不经处理直排入地,遗毒也可达数十年。换言之,若是没有成熟的电池回收产业链,电动汽车对于节能减排的贡献,恐怕将随着报废造成的污染功亏一篑。

锂电池回收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事实上,锂电池含有多种稀有金属,被形象地喻为“城市矿产”。有数据指出,2018年锂电池回收市场可达50亿元规模。就远景而言,这是一个上百亿产值的新兴产业。除了拆解,就像电动玩具用过的干电池可以在遥控器上使用一样,电动汽车的退役电池也可以“梯次利用”。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五花八门的标准、容量、规范推高了回收利用的成本,也削弱着商家回收的自觉。因此,搭建电池回收路径,仅靠市场之手不够,还呼唤有关部门介入。抓紧时间论证,尽快建章立制,以细致的法律法规来完善产业。

工信部等七部委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于去年8月开始实施,一些电动汽车比较普及的地区也已迈开治理步伐。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了试点方案,上海和深圳出台了促进电池回收的补贴政策。政策、利益、责任多管齐下,电池制造企业布局发力。期盼这样的破冰之举能够唤醒更多方面,防污染于未然。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