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电池安全问题不再发生?未来将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的核心关注点,动力电池安全和寿命备受业内关注,围绕于此,电池企业、整车企业、运营企业分别在技术研发、工艺创新、生产制造、运营维护等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
“2017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在保证能量密度和产能情况不掉队的前提下,继续将电池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作为关注热点,重点部署技术主导的‘线上使用,线下维护’新型运维模式。”
在2017年“锂电供应链好产品全国巡回调研活动”中,妙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妙盛动力”)总经理杨金林向高工锂电表示,其正在通过线上线下运维、BIS系统、便携式充电来提升动力电池安全及寿命。
据悉,妙盛动力是一家全系列锂动力电池制造商,也是湖南省最大规模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企业,集团公司旗下拥有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沈阳沈北新区等三大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目前可量产的三元软包电池单体比能量达200wh/kg以上,通过轻量化优化之后系统比能量可达115-125wh/kg,目前单体能量密度达到228Wh/kg产品已进入小批量阶段,同时也正在研发更高能量密度电池。目前公司也正在扩产动力电池产能,计划到2020年形成12GWh的产能。
线上使用,线下维护
“行业过去一直将电池安全的焦点放在单体电芯的选材、设备精度以及如何控制生产过程以达到单体电芯的一致性更好,但实际上电池安全问题的范围很广,电池与汽车的匹配性、连接状态、不同条件下的使用情况等都应该涵盖在内,整个流程链条都应该是安全问题的关注对象。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关注电芯一致性的同时,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对电池系统包实施‘线上使用,线下维护’的创新运维模式。”杨金林表示。
妙盛动力统计2015年度电动车事故数据发现,真正由于电芯起火引起事故的案例约占8%。Pack结构设计、电池连接、外部环境温度变化等引发的过充、过放问题也都是事故背后不可忽视的“黑手”。“事实证明,电动车和燃油车一样必须要维护,深度维护。这样电池的使用寿命才会进一步提升,安全性也能相应提升。”杨金林补充。
目前市场现行的BMS系统肩负着智能化管理、维护各个电池单元,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状态的重任,但在杨金林看来,其实际表现并不稳定。“BMS系统目前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主要还是“监控”作用,若要实现电池“管理”作用,根据电池各项指数的变化,提出调整建议或直接调整电池状态,目前还没亮眼表现。这也是我们率先提出新运维模式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