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领域今年什么最火?当然是燃料电池!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21 11:40
点击量:次
二级市场上,燃料电池概念热得烫手,A股燃料电池板块今年以来普遍上涨。
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布局有什么内在逻辑?为什么这些企业在燃料电池风口来临时会率先起飞?
新能源汽车领域今年什么最火?答案无疑是燃料电池。
二级市场上,燃料电池概念热得烫手。4月17日,燃料电池板块迎风起舞,潍柴动力、道氏技术、科力远等多只燃料电池概念股涨停。Wind数据显示,A股燃料电池板块今年以来普遍上涨。截至4月18日,美锦能源的股价已上涨逾5倍,全柴动力、雄韬股份、厚普股份等公司的股价则上涨逾200%,10只个股今年以来股价翻倍。
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布局有着什么样的内在逻辑?为什么这些企业在燃料电池风口来临时会率先起飞?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氢燃料电池产业链进行大拆解。
A股“氢化”初长成
对于氢,人们其实并不陌生,日常最常见的水就含有氢元素,但它却并非举手可得的物质。制氢成为上游的最基础环节。储氢和加氢则通常被认为属于中游和下游的环节,对氢燃料车的使用起到基础保障作用。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也是产业链中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处于产业链的中游。具体可分为燃料电池电堆、辅助系统、控制系统等。下游的部分,则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如整车车商,处于产业链的下游。
仅仅电池电堆部分,就比较复杂。因为会涉及到许多其他的原材料及集成部件,由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构成了膜电极,与双极板、密封件构成了电池电堆。
辅助系统同样也是布局严密,包括空压机、水泵、氢泵、功率调节器、加湿器等等构成。
目前,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主要集中在商用车和物流工程车等领域。对于小型乘用车是否该推燃料电池,其实业内的看法并不一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专家曾对记者表示,乘用车的燃料电池应用目前在中国还处于实验室,并不适合大规模商用。不过,上汽集团曾在2017年展出了一款氢燃料电池轿车荣威950,证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商业布局也正在紧锣密鼓展开。
Wind数据显示,目前A股燃料电池概念股不断扩容,最新的数据显示已经超过了40只。
梳理这些A股公司的产业布局,可看到,上市公司的布局基本覆盖了上下游的各个环节——既有外围的基础设施保障,如厚普股份提供加氢服务,富瑞特装的储氢服务,也有电池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如膜电极等,还有电池电堆的生产等。在应用领域,不少传统整车企业如上汽集团、宇通客车、福田汽车等早早布局。氢燃料产业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部分能够进入燃料电池概念的上市公司本身就有着一定的产业基础。例如厚普股份就是一家从事LNG加气的设备公司,因此切入到氢能业务算是顺理成章。而国内最大的制冰系统生产商雪人股份,如今在燃料电池的空压机、氢循环装置等辅助系统取得一定的地位。
据雪人股份公告,该公司拟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投资设立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核心零部件制造项目,项目拟总投资45.5亿元,将通过三期建设,最终达到年产10万套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等核心部件的产能。此前,雪人
另外还有道氏技术,因为其投资伙伴马东生及国鸿氢能,也位列巴拉德概念股。3月17日,道氏技术(300409)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重塑科技及自然人马东生拟共同出资设立广东道氏云杉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名称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准),从事氢燃料电池膜电极(MEA)等材料的研制和销售。
资料显示,新源动力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股份制企业,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自成立以来,即承担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制课题,完成的各项技术指标国内领先,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在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武汉理工也是因为拥有膜电极生产线而成为国产膜电极板块的新兴力量。A股公司中,雄韬股份与武汉理工有着较为密切的合作。2018年7月25日,雄韬股份委托武汉理工大学开发的“62kW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项目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进行了项目验收。
值得一提的是,雄韬股份是目前氢能源布局比较完善的公司之一。这个昔日中国最大的出口工业用铅酸蓄电池企业,从2016年开始,大规模进军燃料电池。先是斥资2500万元获得北京氢璞创能科技21.74%的股份,后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签署协议在燃料电池领域展开合作,再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直至2017年9月,正式宣布将燃料电池作为发展战略。
雄韬股份董事长张华农曾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氢燃料电池是电池类的终极产品,锂电池将逐渐被氢电池取代,就像铅酸电池被锂电池取代一样。当前,雄韬股份已在武汉、山西大同等地建立了氢能产业园。公司今年3月份在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共有四款搭载雄韬燃料电池的车型上榜了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其实燃料汽车每年都会有政策出台,也每年都涨一波,但是今年的范围广、规模大,声势也很浩大。”深圳一家投资公司总监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他认为,这一方面与消息面上利好比较多有关,另一方面,相关上市公司在燃料电池上的业绩并未释放。
在万得数据统计的40余家燃料电池概念股中,今年的股价全部上涨。截至4月18日收盘,今年以来15家公司的股价涨幅超过100%,32家公司股价上涨超过50%。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已出台了各种政策大力支持燃料电池的发展,如针对燃料电池车提出了“十城千辆”的计划。招商证券认为,后续燃料电池车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将更强。部分企业加速在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布局,国家的扶持政策将利好在燃料电池布局领先的企业。
国金证券张帅认为,加氢站是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目前有大型公共加氢站和小型自制氢加氢站两种方案。加氢站及关键设备、加氢站运营、氢气都将成为巨大的市场。短期来看,加氢设备机会更大,长期来看,氢气市场规模惊人,有望达到万亿的规模。
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布局有什么内在逻辑?为什么这些企业在燃料电池风口来临时会率先起飞?
新能源汽车领域今年什么最火?答案无疑是燃料电池。
二级市场上,燃料电池概念热得烫手。4月17日,燃料电池板块迎风起舞,潍柴动力、道氏技术、科力远等多只燃料电池概念股涨停。Wind数据显示,A股燃料电池板块今年以来普遍上涨。截至4月18日,美锦能源的股价已上涨逾5倍,全柴动力、雄韬股份、厚普股份等公司的股价则上涨逾200%,10只个股今年以来股价翻倍。
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布局有着什么样的内在逻辑?为什么这些企业在燃料电池风口来临时会率先起飞?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氢燃料电池产业链进行大拆解。
A股“氢化”初长成
对于氢,人们其实并不陌生,日常最常见的水就含有氢元素,但它却并非举手可得的物质。制氢成为上游的最基础环节。储氢和加氢则通常被认为属于中游和下游的环节,对氢燃料车的使用起到基础保障作用。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也是产业链中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处于产业链的中游。具体可分为燃料电池电堆、辅助系统、控制系统等。下游的部分,则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如整车车商,处于产业链的下游。
仅仅电池电堆部分,就比较复杂。因为会涉及到许多其他的原材料及集成部件,由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构成了膜电极,与双极板、密封件构成了电池电堆。
辅助系统同样也是布局严密,包括空压机、水泵、氢泵、功率调节器、加湿器等等构成。
目前,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主要集中在商用车和物流工程车等领域。对于小型乘用车是否该推燃料电池,其实业内的看法并不一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专家曾对记者表示,乘用车的燃料电池应用目前在中国还处于实验室,并不适合大规模商用。不过,上汽集团曾在2017年展出了一款氢燃料电池轿车荣威950,证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商业布局也正在紧锣密鼓展开。
Wind数据显示,目前A股燃料电池概念股不断扩容,最新的数据显示已经超过了40只。
梳理这些A股公司的产业布局,可看到,上市公司的布局基本覆盖了上下游的各个环节——既有外围的基础设施保障,如厚普股份提供加氢服务,富瑞特装的储氢服务,也有电池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如膜电极等,还有电池电堆的生产等。在应用领域,不少传统整车企业如上汽集团、宇通客车、福田汽车等早早布局。氢燃料产业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部分能够进入燃料电池概念的上市公司本身就有着一定的产业基础。例如厚普股份就是一家从事LNG加气的设备公司,因此切入到氢能业务算是顺理成章。而国内最大的制冰系统生产商雪人股份,如今在燃料电池的空压机、氢循环装置等辅助系统取得一定的地位。
据雪人股份公告,该公司拟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投资设立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核心零部件制造项目,项目拟总投资45.5亿元,将通过三期建设,最终达到年产10万套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等核心部件的产能。此前,雪人
另外还有道氏技术,因为其投资伙伴马东生及国鸿氢能,也位列巴拉德概念股。3月17日,道氏技术(300409)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重塑科技及自然人马东生拟共同出资设立广东道氏云杉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名称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准),从事氢燃料电池膜电极(MEA)等材料的研制和销售。
资料显示,新源动力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股份制企业,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自成立以来,即承担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制课题,完成的各项技术指标国内领先,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在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武汉理工也是因为拥有膜电极生产线而成为国产膜电极板块的新兴力量。A股公司中,雄韬股份与武汉理工有着较为密切的合作。2018年7月25日,雄韬股份委托武汉理工大学开发的“62kW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项目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进行了项目验收。
值得一提的是,雄韬股份是目前氢能源布局比较完善的公司之一。这个昔日中国最大的出口工业用铅酸蓄电池企业,从2016年开始,大规模进军燃料电池。先是斥资2500万元获得北京氢璞创能科技21.74%的股份,后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签署协议在燃料电池领域展开合作,再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直至2017年9月,正式宣布将燃料电池作为发展战略。
雄韬股份董事长张华农曾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氢燃料电池是电池类的终极产品,锂电池将逐渐被氢电池取代,就像铅酸电池被锂电池取代一样。当前,雄韬股份已在武汉、山西大同等地建立了氢能产业园。公司今年3月份在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共有四款搭载雄韬燃料电池的车型上榜了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其实燃料汽车每年都会有政策出台,也每年都涨一波,但是今年的范围广、规模大,声势也很浩大。”深圳一家投资公司总监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他认为,这一方面与消息面上利好比较多有关,另一方面,相关上市公司在燃料电池上的业绩并未释放。
在万得数据统计的40余家燃料电池概念股中,今年的股价全部上涨。截至4月18日收盘,今年以来15家公司的股价涨幅超过100%,32家公司股价上涨超过50%。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已出台了各种政策大力支持燃料电池的发展,如针对燃料电池车提出了“十城千辆”的计划。招商证券认为,后续燃料电池车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将更强。部分企业加速在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布局,国家的扶持政策将利好在燃料电池布局领先的企业。
国金证券张帅认为,加氢站是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目前有大型公共加氢站和小型自制氢加氢站两种方案。加氢站及关键设备、加氢站运营、氢气都将成为巨大的市场。短期来看,加氢设备机会更大,长期来看,氢气市场规模惊人,有望达到万亿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