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昧压缩电池成本真的正确吗?有些原料技术的钱可千万不能省!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24 02:48
点击量:次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动力电池相关企业150家,到2017年底已经降至100家左右,而动力电池行业洗牌仍在不断加速。近期,成飞集成发布业绩报告,2018年净利亏损2.05亿元,2019年3月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成飞集成”变更为“*ST集成”。成飞集成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锂电池业务的下游产业——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大幅退坡,车厂将成本压力进一步转移到了电池制造商,导致锂电池产品售价下跌;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调整,公司对产线进行改造、电池单位生产成本高,导致毛利率大幅下降。
电池行业,在19年开年,不光是遭遇了上游的材料价格上涨,下游部分车企,还要求2019年动力电池再降价40%,意味着车企把降成本的压力全部推给了电池厂。2019年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补贴退坡负担巨大,降本之路任重道远!
那么,电池成本要下降到多少,才能缓解财政补贴减少造成的压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只有当动力电池单体成本下降至0.1美元/瓦时,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大规模推广使用。
而对于动力电池成本降低的要求,国家层面早在2017年就已经制定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规划,至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成本为0.6元/Wh,系统成本为1元/Wh;至2025年,单体成本为0.5元/Wh,系统成本为0.9元/Wh;至2030年,单体成本为0.4元/Wh,系统成本为0.8元/Wh。而据了解,目前主流电池企业电池包的价格,尽管与前两年已大幅下降,但是高性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价格仍在1.7~1.8元/Wh,三元锂电池的价格为1.4~1.7元/Wh。与大规模投入使用的0.1美元/千瓦时,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让电池企业的进一步降价的难度确实不小,车企希望向电池企业转移成本也并非易事。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降低成本,那么财政补贴退坡造成的负担也将无处释放,后果会很严重。无论车企涨价还是降价,新补贴政策都将倒逼电池成本下降,在新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如何有效提质降本,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问题。
小编说:实际上,国家政策补贴的进一步退坡,意图十分深远,不仅提醒了车企要摆脱补贴造车的现实。更让车企知道了,降低自身产品成本,是一个长期问题。小编个人觉得,成本压力,不应该全部让电池企业承担,而是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行业机制,才能完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把控问题。
电池行业,在19年开年,不光是遭遇了上游的材料价格上涨,下游部分车企,还要求2019年动力电池再降价40%,意味着车企把降成本的压力全部推给了电池厂。2019年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补贴退坡负担巨大,降本之路任重道远!
那么,电池成本要下降到多少,才能缓解财政补贴减少造成的压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只有当动力电池单体成本下降至0.1美元/瓦时,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大规模推广使用。
而对于动力电池成本降低的要求,国家层面早在2017年就已经制定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规划,至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成本为0.6元/Wh,系统成本为1元/Wh;至2025年,单体成本为0.5元/Wh,系统成本为0.9元/Wh;至2030年,单体成本为0.4元/Wh,系统成本为0.8元/Wh。而据了解,目前主流电池企业电池包的价格,尽管与前两年已大幅下降,但是高性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价格仍在1.7~1.8元/Wh,三元锂电池的价格为1.4~1.7元/Wh。与大规模投入使用的0.1美元/千瓦时,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让电池企业的进一步降价的难度确实不小,车企希望向电池企业转移成本也并非易事。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降低成本,那么财政补贴退坡造成的负担也将无处释放,后果会很严重。无论车企涨价还是降价,新补贴政策都将倒逼电池成本下降,在新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如何有效提质降本,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问题。
小编说:实际上,国家政策补贴的进一步退坡,意图十分深远,不仅提醒了车企要摆脱补贴造车的现实。更让车企知道了,降低自身产品成本,是一个长期问题。小编个人觉得,成本压力,不应该全部让电池企业承担,而是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行业机制,才能完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把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