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光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硅光电池SpC(Siliconphotocell)的工作原理
硅光电池是一个大面积的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它被设计用于把入射到它表面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因此可用作光电探测器和光电池,被广泛用于太空和野外便携式仪器等的能源。
当半导体pN结处于零偏或反偏时,在它的结合面耗尽区存在一内电场。当有光照时,入射光子将把处于价带中的束缚电子激发到导带,激发出的电子-空穴对在内电场作用下分别漂移到N型区和p型区,形成一个正向光伏电压Vp,可用作光电池SpC,对外输出电流。当在pN结两端加负载时就有一光生电流Ip流过负载,方向是从p型区流入负载,然后流入光电二极管的N型区,与pN结的正向导通电流方向相反。于是,流过pN结两端的电流I可由式(3)确定:
其中IS为没有光照射时的反向饱和电流,V为pN结两端电压,T为绝对温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Ip为产生的光电流。室温300K下,e/kT=26mV。从式中可以看到,当光电二极管处于零偏时,V=0V,流过pN结的电流I=–Ip;当光电二极管处于反偏时(本实验取–5V),流过pN结的电流I≡–IpS=–(Ip+IS),从而IS=IpS–Ip。因此,当光电二极管光电池用作光电池时,光电二极管必须处于零偏,而用作一般的光电转换器时,必须处于零偏或反偏状态。
光电池SpC处于零偏或反偏状态时,产生的光电流Ip与输入光功率pi有以下关系:
式中R为响应率,R值随入射光波长的不同而变化,对不同材料制作的光电池R值分别在短波长和长波长处存在一截止波长,在长波长处要求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材料的能级间隙Eg,以保证处于价带中的束缚电子得到足够的能量被激发到导带,对于硅光电池其长波截止波长为λT=1.1μm,在短波长处也由于材料有较大紫外吸收系数使R值很小。
图4左部是光电信号接收端的工作原理框图,光电池把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变为与之成正比的电流信号(μA级),再经电流电压转换器(I/V转换器)把光电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正比的电压信号(mV级)。比较光电池零偏和反偏时的信号,就可以测定光电池的IS。当发送的光信号被正弦信号调制时,则光电池输出电压信号中将包含正弦信号,据此可通过示波器测定光电池的频率响应特性。4.光电池的负载特性
光电池作为电池使用如图4右部所示。在内电场的作用下,入射光子由于内光电效应把处于价带中的束缚电子激发到导带,而产生光伏电压Vp,在光电池两端加一个负载RL就会有电流流过,当负载电阻RL很大时,电压较大;当负载电阻RL很小时,电压较小。实验时可改变负载电阻RL的值来测定光电池的负载特性,进而可以得到光电池的伏安特性。
图4.光电池光电信号接收、特性测试框图(数字1~4分别表示需连线的4个实验序号)。
除示波器外,其它全部器件在TKGD-1型硅光电池特性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