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面对电池的安全隐患?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9-02 22:04
点击量:次
国内该如何面对电池安全隐患的?
归根结底,目前的电池安全问题还是出在电池结构设计以及产品质量把控上,而不是所谓的技术路线,而要把设计和品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政策强调能量密度、市场逼迫成本控制的两头挤压下,企业很难在两者兼顾下还能做好质量。
对此,欧阳明高的建议是不宜强行推行原有的产业化计划(2020年单体达到350瓦时/公斤,系统26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2000次),同时,补贴政策要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对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宜过快、不宜更改过频。要留给企业充分的时间,快速提升产品质量,消除安全隐患。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也表示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企业应成为电动汽车安全性的第一责任人,动力电池制造企业、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充电运营企业都要更加重视电动汽车安全性,把安全性放在比能量密度、续驶里程、充电方便等更重要的位置。此外,各企业要加强合作,加强数据连通,形成合作分析事故原因、提高安全性的机制。
而在政府层面,应加强管理创新,建立保障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制度。一是保持电动汽车准入和补贴等技术指标的稳定性,不要频繁变动技术指标,如果变动技术指标,应给企业至少两年时间开发、设计、验证新产品。二是建立电动汽车安全性管理机制,一旦发生安全性事故,应及时组织专家分析、研究,搞清事故原因,提出可供全行业吸取教训的技术建议,严禁企业瞒报。三是针对电动汽车特点,建立周期性产品安全性检验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和品控能有效遏制锂电安全事故,但安全问题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技术问题,电池产业发展越后期,电池安全就越变成一个瓶颈技术。比如十分钟充300公里以上的电的快充技术会对电池安全带来挑战,电压从300V提高到600V甚至800V,这些都与安全相关,也是今后纯电动汽车竞争的主战场。
因此,要解决安全问题,除了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全面提升现有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全力突破新型固态电池等技术也是重中之重。
归根结底,目前的电池安全问题还是出在电池结构设计以及产品质量把控上,而不是所谓的技术路线,而要把设计和品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政策强调能量密度、市场逼迫成本控制的两头挤压下,企业很难在两者兼顾下还能做好质量。
对此,欧阳明高的建议是不宜强行推行原有的产业化计划(2020年单体达到350瓦时/公斤,系统26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2000次),同时,补贴政策要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对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宜过快、不宜更改过频。要留给企业充分的时间,快速提升产品质量,消除安全隐患。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也表示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企业应成为电动汽车安全性的第一责任人,动力电池制造企业、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充电运营企业都要更加重视电动汽车安全性,把安全性放在比能量密度、续驶里程、充电方便等更重要的位置。此外,各企业要加强合作,加强数据连通,形成合作分析事故原因、提高安全性的机制。
而在政府层面,应加强管理创新,建立保障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制度。一是保持电动汽车准入和补贴等技术指标的稳定性,不要频繁变动技术指标,如果变动技术指标,应给企业至少两年时间开发、设计、验证新产品。二是建立电动汽车安全性管理机制,一旦发生安全性事故,应及时组织专家分析、研究,搞清事故原因,提出可供全行业吸取教训的技术建议,严禁企业瞒报。三是针对电动汽车特点,建立周期性产品安全性检验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和品控能有效遏制锂电安全事故,但安全问题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技术问题,电池产业发展越后期,电池安全就越变成一个瓶颈技术。比如十分钟充300公里以上的电的快充技术会对电池安全带来挑战,电压从300V提高到600V甚至800V,这些都与安全相关,也是今后纯电动汽车竞争的主战场。
因此,要解决安全问题,除了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全面提升现有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全力突破新型固态电池等技术也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