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剧增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0-12 22:48    点击量:
新能源车汽车持续快速发展,带动着动力电池及相关行业的火爆,资本青睐动力电池已是心照不宣。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锂电行业发生了大大小小收购案至少30起,其中不乏数以亿计的巨额交易;2018年上半年,针对电池、材料、设备等企业的收购案例已经超过30起,金额超600亿元。

然而在上述收购案中,并非都能修得正果,有成功的标杆自然也有失败的典型。比如兆新股份终止收购惠强新材及阿李股份、贤丰控股终止收购慧通天下及妙盛动力、长信科技终止收购比克电池、凯恩股份终止收购广西卓能新能源、金沙江资本终止收购AESC等,真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从已经收购失败的案例来看,上市公司收购动力电池企业并非水到渠成,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所谓能看对眼,什么都好商量,看不对眼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但总结起来无非几点:首先当然是钱的问题,收购资金不到位或是价格谈不拢;其次业绩对赌风险过大,收购双方显得更加理性。

收购戏码的不断上演,体现出各路资本想要快速切入到动力电池领域的迫切心态,既让人感受到资本市场对动力锂电池领域的高度关注,也让人看到了动力电池领域对于资本的渴望。只不过在优质标的稀缺、市场竞争加剧情形之下,资本想要通过收购的方式切入锂电行业也将变得更加困难。

收购戏码还在密集上演

可以看出,动力电池企业已成为上市公司跨界锂电行业兼并购的重要标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动力电池行业最不缺的应该就是资本,而缺的是优质的企业。当前动力电池行业已经是“狼多肉少”,优质标的成为了资本哄抢的对象,价格也是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资本的恐慌心理。

而预计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200万辆,对于动力锂电池的市场需求剧增。虽然国内锂电池企业数量依然超过100家,但是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锂电池行业现状,还是让资本嗅到了机会。时间进入到2018年以后,动力电池行业的收购戏码依然还在密集上演。

今年初,江苏中利发布公告称,拟以100亿元价格收购深圳比克动力。事实上,在发布收购公告之前,中利集团曾计划拟向比克动力增资3亿元来获得比克动力2.93%股份。而在短短两周时间内,从3亿元到100亿元,从增资到收购,中利集团这则收购案似乎正是当前电池行业收购的缩影。

兆新股份也发布公告,公司于6月11日与上海中锂原股东签署了《关于上海中锂实业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拟收购上海中锂原股东合计持有的上海中锂80%股权,交易金额为人民币5亿元。本次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上海中锂100%股权,力求成为国内重要锂盐产品供应商。

而由于优质标的的稀缺,不少企业还将收购的目光瞄向海外企业。去年八月,金沙江资本与日产汽车动力电池业务(AESC)的出让方股东,就收购日产电池公司51%的股份签订了正式收购协议。根据协议,日产先从NEC手中收购AESC的49%股份,全权持有AESC后再打包出售给金沙江资本。

而在行业内掀起轩然大波的莫过于天齐锂业对锂业巨头SQM股权的收购。今年6月20日天齐锂业披露收购SQM草案,天齐锂业计划40.6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QM公司23.77%的股权。随后6月22日下午,天齐锂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表决通过了有关购买SQM公司议案,同意票超99%。

关于交易进展,天齐锂业董事会秘书李波表示,目前正在按部就班走程序,交易的先决条件是中国多个监管部门的法定许可或备案,股东大会审核等。有券商认为,收购案会令天齐锂业牺牲短期利润,但公司在收购SQM股权之后,天齐锂业将拥有全球最优质的锂矿和盐湖,巩固行业龙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