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废旧锂电池回收难的现状?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0-13 18:41
点击量:次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逐步进入大规模报废回收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超过22万吨,2022年将达到42.2万吨。
记者了解到,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分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梯次利用主要针对容量降低、无法使电动车正常运行但本身没有报废的电池,但仍可在电力储能等领域继续使用;拆解回收则是对电池容量损耗严重的报废电池进行资源化处理,回收有利用价值的再生资源。“旧电池回收的目的是梯次利用。无梯次利用价值的电池称为废电池,把废电池集中处置,是为了资源再生,也为防止污染。”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指出。
面对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现状,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赵金生表现出担忧,“现阶段我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尚不健全,回收技术和商业模式还没达到成熟的标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也表述了类似观点,“目前,利用技术不成熟,收购网络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健全,支持政策不到位等问题仍在困扰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回收多题待解
“我国钴、镍资源少,价格受制于人,难以支撑千万辆级别电动车的生产。”杨裕生在谈到电池产业面临的困境时坦言。
目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为三元电池,即以镍钴锰酸锂或镍钴铝酸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钴作为稳定剂不可或缺。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钴矿中含钴量仅为0.02%,已探明的可开采量仅为8万吨,用于电池生产的钴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如果能从退役电池中有效回收钴,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稀有金属资源对外依赖度。”清华大学教授徐盛明对记者强调。
同时,企业忽视电池安全性,盲目提高电池比能量的问题也令人担忧。“为了提高比能量,三元电池镍钴锰的配比从333、523进化到622、811,通过增加镍含量来提高电压,热失控温度越来越低!”杨裕生告诉记者,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与比能量实际存在直接关联,“发展电动汽车的目的是节能减排,有的电动汽车只节油,并不减排。目前很多政策存在误导性,忽略了电池比能量越高,电池就越多,而安全性越低的问题,这背离了节能减排的初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分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梯次利用主要针对容量降低、无法使电动车正常运行但本身没有报废的电池,但仍可在电力储能等领域继续使用;拆解回收则是对电池容量损耗严重的报废电池进行资源化处理,回收有利用价值的再生资源。“旧电池回收的目的是梯次利用。无梯次利用价值的电池称为废电池,把废电池集中处置,是为了资源再生,也为防止污染。”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指出。
面对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现状,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赵金生表现出担忧,“现阶段我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尚不健全,回收技术和商业模式还没达到成熟的标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也表述了类似观点,“目前,利用技术不成熟,收购网络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健全,支持政策不到位等问题仍在困扰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回收多题待解
“我国钴、镍资源少,价格受制于人,难以支撑千万辆级别电动车的生产。”杨裕生在谈到电池产业面临的困境时坦言。
目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为三元电池,即以镍钴锰酸锂或镍钴铝酸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钴作为稳定剂不可或缺。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钴矿中含钴量仅为0.02%,已探明的可开采量仅为8万吨,用于电池生产的钴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如果能从退役电池中有效回收钴,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稀有金属资源对外依赖度。”清华大学教授徐盛明对记者强调。
同时,企业忽视电池安全性,盲目提高电池比能量的问题也令人担忧。“为了提高比能量,三元电池镍钴锰的配比从333、523进化到622、811,通过增加镍含量来提高电压,热失控温度越来越低!”杨裕生告诉记者,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与比能量实际存在直接关联,“发展电动汽车的目的是节能减排,有的电动汽车只节油,并不减排。目前很多政策存在误导性,忽略了电池比能量越高,电池就越多,而安全性越低的问题,这背离了节能减排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