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车用锂电池产能过剩带来了哪些问题?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0-14 08:31    点击量:
产能过剩背后的低端陷阱


在原本技术不成熟、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电池产能的快速释放带来了诸多隐忧。


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近年来国内涉足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不仅国外电池制造商也积极与国内整车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布局该领域,山东、河南、江浙、广东等地的民营企业也异常活跃,。


虽然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已经出现,但是目前国内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却依赖大量进口。有资料显示,中国电池隔膜进口依赖度达到80%以上,电解质的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的进口依赖程度更是高达80%~90%。在四大核心材料中,仅有电池正负极国产化比例较高。而动力汽车电池隔膜只有实验室产品,与国外技术差距甚大。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上汽集团考察过全中国全部的锂电池厂,最后下定决心和美国A123合作,原因就是国内几乎没有能够满足汽车需求的电池。


在锂电池领域的几家上市公司中,技术方向也各不相同:稀土高科利用1997年首次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开发镍氢锂电池项目,澳科力远正谋求从丰田混合动力装置镍氢电池材料供应商向镍氢动力电池组的成品供应商的转变,中信国安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锰酸锂产品作为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已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装配到50辆纯电动大客车上,而江苏国泰、多氟多则将主要精力放在锂电池电解液方面。


据了解,满足电动汽车要求的锂电池其成品率应在60%~70%,成品率能够达到80%以上即可盈利,若达到90%左右的成品率其毛利就能达到40%,而目前国内较好的电池厂仅能达到60%以上的成品率。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表示,我国电动汽车电池研发起步较早,通过检测的企业只有100多家,但是由于缺乏国家统一评价体系、评判标准混乱以及门槛太低造成了当下锂电池行业产能急剧扩大、良莠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