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哪些?它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目前国内外产业化应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有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三元(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镍酸锂材料;主要生产企业有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天骄科技有限公司等。
1.主要的正极材料
钴酸锂的容量可达到140mAh/g,质量轻、体积小、充放电电压平稳、电导率高、生产工艺简单;制备方法有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喷雾干燥法、水热合成法;但高的原材料价格、差的热稳定性及严重的污染问题限制其在电动车上的应用。
镍酸锂容量达到190~210mAh/g,环境污染小、自放电率低,合成方法有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但热稳定性差、容量衰减快。
2.正极材料的研发
镍钴锰、镍钴铝三元材料的研发主要是提升材料的体积比能量、提高低温性能、改善电池的安全性;通过调整材料的组成比例实现性能的调控。为了继续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正极材料将向硅酸盐复合材料、层状富锂锰基材料、硫基材料发展;向更高嵌锂容量且性能良好锂脱嵌的可逆性材料方向发展。材料结构研究倾向于层状结构和尖晶石结构。
3.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1)材料改性
稳定电极材料表面结构的稳定性,主要通过石墨烯改性、表面改性,达到提高材料的电导率、高温循环性能,降低材料容量衰减的效果。
(2)离子掺杂
离子掺杂主要是将金属元素铝(Al)、铬(Cr)、镁(Mg)在氧位掺杂到过渡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中,将导电性好的金属离子掺杂到正极材料中,改善锂离子扩散速率、导电率、电化学性能,提高稳定性,需深入研究掺杂改性的具体作用机理,以便更好地利用掺杂提高材料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