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十年来动力电池的发展过程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2-20 13:07    点击量:
从2008年到2018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从无到有的十年,也是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十年。

对于这十年的成绩单,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给出的结论是,实际装车产品的能量密度从100wh/kg提升到了250wh/kg,提高了2.5倍,实现了蓄电池领域百年来革命性的突破。

也是在欧阳明高做出上述结论的同一个场合,工信部部长苗圩同样给国产锂电动力电池给予了肯定,他给出的数据是,到2018年底,我国量产的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265Wh/kg,成本控制在1元/Wh以下,提前达到2020年的目标。较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了2.2倍,成本下降了75%。

尽管欧阳明高和苗圩的数据略有出入,但是一个大方向值得肯定,那就是,在中国推进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从技术、成本、市场等多个维度来综合衡量,锂电池是具有成为动力电池主流技术的潜质和前景。

而也正是依靠在新能源车领域的配套,中国锂电产业已经在全球强势崛起,在曾经数码时代日中韩的排位中实现”大逆转“,如今,排位已经成为中韩日。

在技术上,未来两年全球的共同目标是300wh/kg,而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包括宁德时代、国轩、力神等多家企业已经做好储备。

在产能规模上,中国更是一骑绝尘,坐拥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在配套规模上远远领跑对手。

GGII数据统计,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56.98GWh,同比增长56%,出货量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其中,宁德时代以23.52GWh装机量排名首位。如果不出意外,宁德时代将超过松下,登顶全球装机量桂冠。

在成本上,三元电池成本降至了1元/Wh以下,磷酸铁锂电池成本降至0.7元/Wh。

与此同时,锂电动力电池的十年成长之路里同样有”血淋淋“的教训,值得认真反思与调整。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包括万钢、苗圩、欧阳明高等都提及了2018年发生的一系列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这其中,由动力电池引发的占到一半以上,值得全行业警醒。

安全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底线和根本保障。基于此,工信部做出的调查结果是,各方面对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等环节安全性问题的内在机理、管理经验等方面规律性认识还有待深化。

欧阳明高也明确提醒,随着高镍的应用,电池的热稳定性将会变差,未来安全性风险会更大,所以必须采取手段来预防安全性问题。

他给出的解决路径有两个,一是从电池系统的热机电设计与控制设计来防止诱发和蔓延。二是从改善电池本身安全性出发,要发展新型的固态电解质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