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回收:建立动力蓄电池强制回收利用制度
在本次两会上,来自汽车行业以及动力电池企业的人大代表们纷纷就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氢能/燃料电池、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储能等热门话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其中,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上,人大代表们均提出了要明确责任机制,完善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和行业标准,优化相关产业技术,建立动力蓄电池强制回收利用制度。
如何实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政府部门与新能源企业合作,将废旧的动力电池用作储能或其他领域。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电池的型号、结构更为统一,运用技术手段给电池进行性能和寿命检测也更加方便。譬如工信部此前就会同有关部门于2018年组织中国铁塔等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发挥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主渠道作用,在商业模式构建、关键技术研发、标准规范研究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创新。中国铁塔自2018年开始已经停购铅酸电池,统一采购梯次利用电池。
据铁塔公司规划,2019年预计应用梯次利用电池约5GWh,替换铅酸电池约15万吨,预计可消纳退役动力电池超过5万吨。同时在17个省市地区建设回收服务网点150个,并发展备用电源综合解决方案等多种应用模式,突破残值评估、快速检测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健全优化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第二种,由专门的电池回收企业进行回收。目前国家认可的符合行业规范的回收企业只有5家:包括广东光华科技、湖南邦普循环、荆门格林美、赣州豪鹏科技以及衢州华友钴新材料。以光华科技为例,光华科技目前已先后与北汽集团旗下北汽鹏龙、南京金龙、广西华奥汽车、奇瑞万达、中国铁塔广东分公司、五洲龙汽车、元宝淘车等整车企业签署了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战略合作协议。整车企业通过与专门的电池回收企业合作,对明确产品流向记录,完善规模化、智能化、可追溯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网络平台有积极作用。
第三种,车企自身建立回收体系,将旗下所售的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在2018年8月1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规定中明确指出,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企业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保障动力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