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发展趋势
国外整车企业跨界布局动力电池领域进展
国外企业方面,宝马已经于2017年正式运营其位于中国沈阳的华晨宝马沈阳动力电池中心;戴姆勒集团2017年宣布计划于2019年前在全球三大洲建设5座电池工厂,其中,2座位于美国,1座位于中国,1座在泰国;特斯拉5月份宣布将在中国建第二座超级电池工厂。大众集团也正考虑自建工厂生产固态电池。
宝马集团:两国三地布局动力电池工厂
10月29日消息,宝马集团位于德国丁格芬电池厂将为纯电动MINI车型供应电池。2019年11月左右,纯电动MINI车型将在南英格兰的牛津投产。近两年,宝马不断加码对动力电池的投入,2017年10月底开工建设年产能3.3万套的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截至目前,宝马拥有德国丁格芬、兰茨胡特和中国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三个完整的动力电池中心。
大众集团:或将本土自建电池工厂2025年前实现量产
2018年8月3日消息,大众集团正考虑生产固态电池,或将在2024年或2025年进行批量化生产。大众一方面与宁德时代签下巨额订单保证电动化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也正筹划自己生产固态电池,以此来摆脱宁德时代的束缚和依赖。大众汽车集团制定了电气化RoadmapE框架,大众品牌计划到2025年推出50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到2025年,该集团每年需要150GWh以上的电池容量才能装备其电动车队,相当于至少4个电池“超级工厂”的年产能。
戴姆勒:在2019年前建设5家电池厂1家位于中国
戴姆勒计划于2022年之前发布10款全电动汽车。2018年7月,戴姆勒宣布在德国建设第二家电池工厂,投资5亿欧元,并计划在2019年前建设5家电池厂,其中一家位于中国。
10月6日,戴姆勒表示将在美国塔斯卡卢萨兴建电池厂。未来,戴姆勒的电池生产网络由分布在德国卡门茨、德国斯图加特-下图克海姆、德国辛德芬根、中国北京、泰国曼谷和美国塔斯卡卢萨的8家工厂组成。初始阶段生产的电池供本地生产使用,后期可能用于出口。
丰田:在日本建造氢燃料电池工厂子公司将在华建混动电池厂
2018年4月8日,丰田子公司PrimearthEVEnergy公司宣布,将在中国江苏省新建混合动力车(HV)用镍氢电池模块工厂。投资额约为160亿日元,预定2020年上半年投入运行。2018年5月24日,丰田宣布计划建造一个工厂用于生产氢燃料电池堆。该工厂将建在丰田市的Honsha工厂所在地,靠近丰田全球总部。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总成是由“电池系统+驱动系统+电控”组成的大三电系统,电池的成本占比近50%,动力电池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在补贴退坡与“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下,整车企业对动力电池的“掌控欲”也愈发强烈。从技术上来说,整车企业自行研发动力电池或与电池企业联动开发,能让电池和整车的匹配性变得更好。从长远来看,自建/合资成立电池落地项目或许要比与供应商合作更有利于控制成本。
今年以来,整车企业储备动力电池、与动力电池企业合资、自建Pack厂、自建电池研发中心等事例越来越多。在动力电池降成本、竞争激烈、标准化制造以及补贴退坡等的大环境下,无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主机厂自建/与电池厂战略合作将成必然发展趋势。现阶段,欧美日韩企业都争取在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方面,如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实现产业化突破而取得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动力电池巨头与主机厂加紧产业链布局的时候,国内企业更要通过巩固技术创新才能提高竞争力。
与此同时,随着主机厂战略布局的转变,势必将会直接引起“核心三电”零部件产业尤其是动力电池产业格局的改变,或将引发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
未来,对电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呈以下发展趋势:
1)价格越来越低;
2)能量密度不断提高;
3)超级快充;
4)电芯、模组、电池包标准化。
整车企业自建电池工厂或与电池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布局,进行技术升级以及开辟储能等新领域,将为市场打造又一个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