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为何锂充电电池一直没有解决充电的安全性问题?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3 22:49    点击量:

一、天生丽质

 

锂元素是在1817年被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的学生阿尔费特逊发现,贝齐里乌斯将其命名为锂。到1855的年本生和马奇森采用电解熔化氯化锂的方法才得到金属锂单质,而工业化制锂是在1893年由根莎提出的。现在仍然采用电解LiCl制取锂,这个方法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每炼一吨锂就耗电高达六、七万度。

 

锂在他出世后的100多年中,它主要作为抗痛风药服务于医学界。美国航空航天航空局(NASA)最早认识到,锂电池能作为一种高效的电池。这是因为电池电压是和负极金属活泼性密切相关的。作为非常活泼的碱金属,锂电池能提供较高的电压。比如锂电池可以提供3V的电压,而铅蓄电池只有2.1V,而碳锌电池只有1.5V。根据P=UI,相同电流下,锂电池能输出更高的功率。

 

作为3号元素,自然界存在的锂由两种稳定的同位素6Li和7Li组成,因此锂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6.9。这就意味着在在质量相同时,金属锂比其它活泼金属能提供更多的电子。此外,锂元素还有另外一个优点。锂离子离子半径小,因此锂离子比其他大的离子更容易在电解液中移动,充放电时可以实现正负极间的有效、快速的迁移,从而使整个电化学反应得以进行。

 

金属锂尽管有很多优点,但是制造锂电池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首先,锂是非常活泼的碱金属元素,能和水以及氧气反应,而且常温下它就能与氮气发生反应。这就导致金属锂的保存、使用或是加工都比其他金属要复杂得多,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家的攻关,锂电池的技术障碍一个个突破,锂电池渐渐也登上了舞台,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

 

二、金属锂电池

 

在金属锂一次电池的开发中,初期选择传统正极材料,如Ag、Cu、Ni的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一直达不到要求,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正极材料。1970年,日本Sanyo公司利用二氧化锰作为正极材料,造出了人类第一块商品锂电池。1973年松下开始量产正极活性物质为氟化炭材料作正极的锂原电池。1976年,以碘为正极的锂碘原电池问世。上世纪80年代以后,锂的开采成本大幅度降低,锂电池开始商业化。

 

早期金属锂电池属于一次电池,这种电池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充电。锂电池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继续研发可充电电池的热情,开发锂充电电池的序幕就此拉开。1972年,美国埃克森(Exxon)公司采用二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金属锂充电电池。这款可充电锂电池就拥有可深度充放电1000次且每次循环的损失不超过0.05%的优良性能。

 

锂充电电池研究曾经非常深入,但直到今天为止,以金属锂为负极的充电电池仍然没有商业化生产。这是因为锂充电电池一直没有解决充电的安全性问题。当锂电池充电时,锂离子在阴极获得电子析出金属锂。在理想状态,金属锂应该像水(金属锂)倒在地面(电极)上,铺上平平的一层。但是,金属锂在阴极上的沉积,却像在地上长了一棵树一样,形成树枝状的结构。这些树枝状的金属锂经过多次充放电,等树枝长的足够大就能从正极连到了负极,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可能引起电池起火或者爆炸。1989年以后大多数企业停止了对锂二次电池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