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生产锂电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正极材料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4 11:30    点击量:

吸取了几年前在中国市场的教训后,卷土重来的日韩电池企业,正在广泛联结更多的中国本土企业,降低风险系数。这一次他们野心依然不小,但更加谨慎。

 

3月31日,天齐锂业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Tianqi Lithium Kwinana PtyLtd(简称TLK)已分别与韩国电池企业SKInnovation(简称SKI)和韩国电池材料企业Ecopro签订了两份氢氧化锂产品的《长期供货协议》。另外,TLK还与SKI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就电池供应链及相关技术研发等事项进行约定,有效期为两年。

 

在此之前,SKI已经重启了与北汽的电池包合资项目,并于2018年底收购了电池材料企业灵宝华鑫。其他韩系电池企业与SKI的投资布局有着类似的想法。2018年,LG与华友钴业合资成立了两家公司,分别生产锂电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正极材料。

 

向产业链上游进行延伸和投资的同时,日韩系电池企业也在强化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以规避市场和政策风险。此前,LG化学通过将产线和技术转让给吉利的方式,尝试与国内车企探索更为紧密的合作联系。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上汽通用也曾与LG化学就电池合作进行接触。

 

随着2018年电池“白名单”解禁,日韩电池企业在重金重返中国动力电池竞赛场时,客户目标不再单单局限于中国本土车企。它们凭借自己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了“抢单”模式,目标锁定外资或者合资车企。

 

目前,在大众、通用、宝马、奥迪、戴姆勒的电池供应商体系中,都选取了至少一家韩系电池企业作为供应商。来自韩国电池行业及证券行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韩国三大电池商——LG化学、三星SDI、SKI的电池未交付订单(来自汽车、IT产业等)超过17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万亿元),仅2018年一年新接订单就有110万亿韩元,很多订单来自欧美汽车厂商。

 

面对来自日韩电池企业的竞争,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电池企业也在加紧加快步伐,希望赶在日韩电池入场前“占好座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宁德时代已与国内外近20家车企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并成为众多车企的第一供应商。而比亚迪在产能方面也在快速追赶,预计到2020年,其规划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60GWh,这一数字甚至超过宁德时代同期规划的54GWh。

 

从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看,中日韩三国5家动力电池企业占据着全球超过七成的市场。据媒体援引国际电池行业专业市场调查公司SNEResearch的信息显示,2018年,世界电动汽车用电池出货量为109.8GWh(千瓦),较上年的60GWh同比增长83%。其中,宁德时代(CATL)以23.0%的市占率居于首位,排在第二的松下与宁德时代的差距并不大,市占率达21.9%。随后依次是比亚迪占12.8%、LG化学占10.2%、三星SDI占5.5%,而前5家电池企业的供货量占全球总量的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