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对于充电柜的安全设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与电动汽车不同,电动自行车换电技术要求相对低,成本要求与网点铺设要求也更具市场基础,对应的终端市场包含快递、外卖等,刚需的市场需求下能够让此模式快速落地并形成商业闭环。
与此同时面临的瓶颈是,一是应用场景成长空间受限。从终端应用来看,换电模式由于用电成本高,按照常规换电一次5元/天或按月收费,不在个人用户承受范围,因此市场空间也限制于外卖配送和小区域快递市场。按照500万辆的市场容量计算,未来两年换电领域对于锂电池的需求空间在4.5GWh左右。
二是安全规范。由于电动自行车市场对于成本较为敏感,锂电池在不断拆分、使用放电、更换充电之间不断切换,不仅对于电池本身,对于充电柜的安全设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论是国标法规还是相关企业,对此仍需要重视与进一步完善。
三是运营商盈利微薄。有运营商这样算了一笔账,一个电池包每天耗电在2度上下,每天用电成本是1.7元;每组电池生产成本至少在800元以上,可用寿命大概在500次左右,每次使用成本大约是1.6元;再加上仓储、物流、雇人放电池等成本,按照目前每天5元的收费目标最多也是微利。
四是押金高、收费高。目前,终端使用换电服务需要交数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的押金,不同的换电运营商铺设的网点不同、渠道不同,若要方便意味着用户可能要注册两家以上运营商,而这样的押金门槛无疑太高。同时,用户也在抱怨换电模式价格收费高。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商业模式无法成立,换电模式也或将走向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