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为何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成关键?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4 23:33    点击量:

“研发一个产品,在所有流程都正常,且不出任何意外的情况下需要两年多的验证,正常的都需要3年。而现在只有一年半,这不符合客观规律。”他指出。

 

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成关键

 

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频发,让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再次被聚焦。在今年9月1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强调,安全性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必须保持的底线。“新能源车自燃事件已经足够为整个行业敲警钟了,随着大量车企涌入新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行业的第一瓢冷水,这是我们必然需要冷静思考的。”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60.6万辆,同比增长达94%。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三年产销量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总量超过180万辆,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企业多达200余家,其中不少是跨界的造车新势力。

 

在9月22日“2018第二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明高说,“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建立企业内部的电池安全测试标注,部分企业甚至没有电池安全测试能力”。

 

同时,一位在车企工作多年的动力电池工程师也指出,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断扩大,进入者越来越多,许多车企因规模和资金等各方面原因,不具备反复测试和试验的能力和时间。

 

此外,据业内人士爆料称,由于国家政策将动力电池高密度与补贴挂钩,行业内存在一些企业为了拿补贴,在技术尚不完全成熟且缺乏严格验证的情况下,匆忙上马高能量密度电池项目。由于这些电池开发时间短,尚不成熟,加之不断缩短和简化的验证试验环节,各类产品问题随之而来。

 

欧阳明高认为,将补贴和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挂钩没有问题,但要符合技术发展规律,对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宜过快过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节奏一定要稳。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