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2-24 18:45    点击量:

动力电池退役后仍有70%至80%的容量残余,梯次利用成探索热点。据中国电池联盟发布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报告(2018)》显示,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65亿元左右,到2023年,市场规模合计将达150亿元。

 

早已意识到退役电池回收利用巨大商机的企业也开始纷纷布局。

 

近日,光华科技先后与南京金龙客车、广西华奥汽车、北汽集团下属企业北汽鹏龙签署合作协议,拓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等方面业务。

 

今年10月,中国铁塔与一汽、东风、比亚迪等11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签订了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合作意向书。11月,力信能源与赣州豪鹏科技正式达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战略合作。

 

杨清雨表示,从目前来看,参与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多,涉及环节多、流程长,期间会面临信息交流不全面、技术壁垒等问题。企业采取参与试点、构建商业模式、相互合作等方式,是实现有机联动、探索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与此同时,国家也在不断完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方面的相关体系建设。

 

今年2月,工信部等7部委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用动力电池单体/系统投资项目”“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均需配套建设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并明确企业法人承担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生产者责任。

 

杨清雨认为,为防止不规范、不达标的回收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及安全问题,动力蓄电池回收的标准仍需加紧制定,对于参与回收的企业也需明确资质。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表示,近两年我国连续发布多项政策,加快居民区、停车场、单位内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在政策引导下,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截至11月末,充电桩数量已达72.8万台。

 

刘宝华是在当天召开的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倡议书发布暨雄安联行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上透露的。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00万辆,目前累计推广应用量超过300万辆。

不过充电基础设施依然面临建设落地难、运营效率低等问题,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亟待提升。

 

为加大设施互联互通、破解充电难缴费难等问题,21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四家充电设施运营龙头企业签署协议,向行业发布互联互通倡议,并共同注资成立雄安联行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家企业通过设施共建、资源共享、资本合作等市场化手段,将有利于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刘宝华说。

 

近日国家能源局、工信部、财政部共同制定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进一步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和产业格局”。

 

“我们将成为一个‘超级平台’,除了接入四家股东的充电桩外,还将接入更多企业谈合作。未来全国90%以上的充电桩都能在这一个平台找到。”雄安联行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冯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