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可燃冰为啥无法取代锂电池?可燃冰又有那些优势呢?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7 16:59    点击量:

可燃冰无法取代锂电池,天然气发动机早就有了但不安全,动力差。很少使用。可燃冰伴生大量硫化物,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气体和二氧化碳,可以极速加剧地球温室效应,这也是为什么其他发达国家犹豫不决甚至转向页岩油开发,也许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是灾难性的,远没有看起来那么乐观。

 

宇宙最大的骗局!这么大的牛皮吹出去了,那油价啥时能降啊?现在希望都寄托在《新闻联播》能讲一次两次真话上……

 

央视公式的错误就在于忽略了200:1的压缩比,所以会造成两百倍的夸张。就目前而言,可燃冰的出现暂还不能对新能源汽车带来较大影响,如果说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央视的权威再次受到挑战了。

 

可燃冰开采存在一种最糟糕的可能性:导致严重温室效应,破坏全球生态平衡,造成大灭绝。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因噎废食。人类的命运系于此,因此只有前进,才是唯一的生路。只是需要强调,对开采过程中的风险要有清醒的估计,发展相应的技术。

 

人类困在地球上是等死,开采可燃冰是找死。我们是在借用子孙的未来,但却没为子孙未雨绸缪。(地球:感觉肾被掏空了。)

 

100升可燃冰能让汽车跑5万公里?这就相当于说恐怖分子放个臭P能熏10平米,打个火还能10平米内屁气爆炸似的。央视小编这科学素养堪忧啊!牛鬼蛇神纷纷登台,吹牛逼、假大空、大跃进、亩产2000斤,都是这一套。

 

开采难度高,一旦井喷,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其次,开采成本高昂,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所以,是否会带来突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喜忧参半,可燃冰是一把双刃剑。可燃冰虽潜力巨大,一旦开采技术成熟,势必对传统能源的冲击不小,那么接着要面临的思考是,传统能源企业如何在能源结构变革中找到生存之道?可燃冰大量在南海,南海争端问题将更加严重!并且,这玩意开采不当释放巨大甲烷造成全球温室效应,一定一定不能开放市场,须由国家开采,势必也是垄断行业。

 

发展当然要付出代价!国家发展越来越势不可挡。我们是在一定意义上领跑了,但前路漫漫。别五十步笑百步,夹着尾巴做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

 

可燃冰开采赌的是化石能源究竟还有多少年的好日子,或者说目前正在逐渐兴起的新能源技术需要多久能够真正威胁化石能源的市场地位。如此说来,中国依靠国力去赌一赌,是值得的。西方大公司不去赌,和其有没有这个资本去赌也有关系,归结到我国不顾潜在生态危害去开发技术有点过分了。总之,技术进步是需要肯定的。

 

试采成功?这与国际上公认的试采成功的技术和标准根本不是一回事。我们所看到的宣传资料中没任何技术上的突破,更别说什么秒杀锂电池,让人笑话。

 

能源系统又多了一个高效的备选方案,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炒概念谁都会,几时商业化?能否商业化?这才是重点!

 

天然气本来是压缩后才能使用。天然气里有多少甲烷?可燃冰里有多少甲烷?不管你压缩不压缩,里面可燃的成分是可相互比较数量关系的。而且汽车不是直接燃烧可燃冰,只不过是一个开采对象,必须转换成其他形态才能使用。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