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动力电池领域市场打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6-04 23:07    点击量:

 经过笔者梳理认为,宁德时代的成功主要源自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毫无疑问,在动力电池领域,真正能堪“大国重器”责任的硬汉,已非宁德时代莫属。但短短六年时间,这个硬汉又是如何接过并扛起这面自主大旗的呢?

 

  一是不畏艰险的必胜决心。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宁德时代拿下宝马的订单风光无限,但其背后的艰辛却少有人知。比如,宝马在合作之初就扔给宁德时代一本厚达700多页的电池系统规格书,详尽的提出了各项指标约束条件。

 

  别说理解,光阅读这本大块头就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但宁德时代人没有被困难击退,从头到尾一个一个细节对照开发,最终完成了宝马提出的所有供应条件,从而一战成名,这背后浮现的是所有员工强大的攻坚能力和战无不胜的决心。

 

  二是崇尚研发的经营信念。光有信念是不行的,残酷的市场竞争要求产品竞争力才是第一位,而产品竞争力又源自研发,这就必须提及宁德时代惊人的研发重视程度。仅2017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就投入6.7亿元用于研发,全年预计投入14亿元,虽然在绝对值上与三星的28亿元、松下的20亿元还有差距,但已经超过韩国SKI的10亿元,而且研发投入占比接近11%,远超同行3-6%的普遍水准。

 

  在研发经费支持下,宁德时代已经建立了一支3628名的庞大研发队伍,其中博士131名,申请专利超过2000项。同时,宁德时代还与国内中科院、清华、中汽研,以及德国的MEET国家实验室、RxFFConsulting、LLC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创新关系,持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三是精准布局取得的成本优势。决胜动力电池两大要素,一为性能、二是成本。宁德时代为不断取得成本与性能的最佳平衡点,很早就开始进行精准的产业链布局,比如上游联手嘉能可占据钴资源、通过璞泰来(39.68停牌,诊股)代加工降低隔膜成本,下游绑定邦普(回收、三元前驱体),从而实现成本控制。同时,宁德时代还与上汽、长安、东风等建立了资本合作关系,绑定客户从而降低自投入成本。

 

  四是从市场需求精准出发的产品开发导向。还是举例宁德时代,瞄准出租车、网约车市场对快充电池的需求,开发设计了10-15分钟的快充电池;针对储能、梯次利用等特殊领域对耐用性的需求,开发了超长寿命、超长循环次数的电池;针对高原地带低气压会导致电气件绝缘性能降低的极端案例,开发了专门的气压平衡阀保障线路绝缘特性。诸多案例也助力宁德时代进一步赢得了客户的称赞

 

  五是坚定安全这条底线不动摇。性能再好的产品,安全不过关一切成绩都是0,对此CATL创始人曾毓群有着几近偏执的要求,他希望把宁德时代的产品做到世界第一安全的水准。因此,宁德时代对于过充、外部短路、绝缘租抗、直接检出、间接接触,还有阻燃材料、电芯安全、危险物等的考虑极为周全,换来的结果是:自2008年以来,搭载了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品的车型,从未出现一起起火等安全事故。

 

  六是矢志成为全球NO.1的伟大决心。不可否认的是,宁德时代当前还只是一个不断奋进的后起之秀,还谈不上全球动力电池的霸主,但这丝毫不能掩饰其在发展过程中持续呈现的雄心壮志。比如,他们已经出资收购了芬兰ValmetAutomotiveOy公司22%的股份、还在巴黎、德国等各地设有办事处,与宝马汽车赛队进行全球赛事合作,在底特律地区的职位招聘,并与几家美国汽车制造商会面,讨论合作关系。

 

  援引伦敦电池行业顾问公司BenchmarkMineralIntelligence的总经理SimonMoores的评论:“他们的意图非常明确,不仅仅是中国最大的电池生产商,还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生产商。”

 

  志存海内者,方堪国之重器是也!

 

  三、面向2025,中国锂电前景展望

 

  1、竞争加剧,战火升级

 

  据韩国SNEresearch预测,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达到1243GWh,产值将达到979亿美元,这势必吸引更多资本、技术、玩家的加入将加剧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竞争。

 

  就目前的形势看,战火已从配套客户的争夺烧到了上游原材料领域,世界各地的锂矿、镍矿、钴矿资源炙手可热,很多汽车品牌也加入了争夺大战,抢先布局的动力电池企业将享有主动权。

 

  客观看,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世界第一并不能掩盖整体创新能力仍落后日韩这一事实,特别是在先进技术研发、产品一致性、制造工艺、设备等领域还需要追赶,政策稍有松动,三星、LG、松下随时都能强势重来;同时在这一轮竞争被拉开的欧美企业普遍押宝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新技术,值得警惕,展望2025,我们或能看到“中日韩欧美”五强争霸的格局。

 

  2、由数量第一迈向质量第一

 

  动力电池最核心的决胜点还在于能量密度,这是中国动力电池未来几年发展的主旋律。

 

  政府当前的思路是在技术研发层面拔尖公关,2020年前通过高镍正级,硅碳负极实现300瓦时/公斤目标(系统200-210瓦时/公斤),据百人会上欧阳明高院士透露,宁德时代新能源、天津力神、合肥国轩已取得实质性突破,特别宁德时代的产品不但循环次数能达1000次左右,而且率先通过了国家安全性标准,这与目前代表松下最高水平的21700电芯处于同一水平。

 

  面向2025年,中国在基于高容量富锂锰基正极,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400瓦时/公斤的也取得突破;并且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宁波材料所等单位还在积极布局全固态锂电池,2019年后或将投入量产,未来可期。

 

  在产业层面,工信部出台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通过“8GWh”年产能约束,加速行业兼并重组,集中资源培育出几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与松下、三星、LG刚正面,未来几年,行业将朝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规模化提升也有助于摊销成本。

 

  3、防御式竞争转向侵略性竞争

 

  当前中国动力电池主要的配套对象是自主品牌,外资汽车品牌普遍计划在2020年左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动力电池的下一个目标是打入全球汽车品牌的供应链,由防御式竞争转向侵略性竞争,在国际舞台上与日韩动力电池一扳手腕,我们可喜地看到,宁德时代已经把这个目标变成了现实。

 

  纵观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全局,上游有丰富的锂矿资源,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关键原材料,制造装备也能完全国产化;再看下游,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自主品牌几乎垄断了市场份额;政府层面又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及补贴环境,未来三年将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黄金蓄力期。

 

  虽然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内部还存在集中度低、产能过剩、供需关系不平衡等问题,并且补贴逐年退坡、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还将不断削弱国产动力锂电池赖以致胜的性价比,但从发展的眼光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宁德时代们”具备国际竞争力。

 

  汽车强国的标准是拥有世界一流的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中国动力锂电池的强势崛起彻底扭转了燃油汽车产业零部件空心化现状,将助力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前进一大步,这是没有硝烟的“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