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三元加速发展,为什么磷酸铁锂量价齐跌?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05 21:17    点击量:

三元加速发展,磷酸铁锂量价齐跌,钴酸锂持平,锰酸锂产销增长

 

2018年三元正极材料价格先涨后跌,全年同比上涨。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18年电解钴均价同比增长30%至51.74万元/吨,但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35%至34万元/吨;

 

四氧化三钴全年均价同比增长15%至39.8万元/吨,但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33%至26.5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全年均价同比下滑22%至11.91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53%至8.25万元/吨。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三元正极材料价格先涨后跌,总体均价上涨,但年末价格均较为弱势。

 

NCM523动力型三元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增长9%至20.4万元/吨,但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32%至15.5万元/吨。

 

2018年三元正极材料产量同比增长26%至16.5万吨,振华、当升、容百、杉杉等企业产量超过万吨。

 

根据鑫椤资讯对国内28家三元材料企业产量统计,2018年三元材料产量为16.5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贵州振华、当升科技、宁波容百、长远锂科、厦门钨业、湖南杉杉等企业产量上万,湖南桑顿、天津巴莫、湖南瑞翔、江门科恒、湖南金富力、青岛乾运、新乡天力等企业产量超过5000吨。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18全年量价齐跌,德方纳米、贝特瑞、国轩高科产量前三。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受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跌和需求下滑影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下降21%至7.01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31%至6.05万元/吨;2018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年度产量同比下降8%至6.82万吨。

 

其中,德方纳米受益于大量供应CATL,产量第一;贝特瑞产量位居第二;而国轩高科在2018年下半年以来通过新建产能出量,位居前三。

 

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跟随钴价波动。

 

钴酸锂体系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由于今年钴价维持高位导致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较高,近年钴酸锂市场领域逐渐被三元正极材料替代。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受原材料钴价波动影响,钴酸锂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增长9%至41.5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27%至30万元/吨;

 

钴酸锂正极材料产量基本持平,行业集中度高。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2018年,钴酸锂正极材料年度产量同比微增0.05万吨至5.37万吨,基本持平。

 

钴酸锂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CR5超过80%,厦门钨业、湖南杉杉、天津巴莫、天津盟固利、格林美前五大钴酸锂厂家的产量为4.3万吨。

 

锰酸锂正极材料价格继续下滑,价格优势凸显。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动力型锰酸锂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下降4%至5.80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34%至4.30万元/吨。随着今年碳酸锂价格回落,锰酸锂体系的价格优势凸显。

 

锰酸锂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不高,2018年产量同比增长55%至5.5万吨,受益于性价比优势、三元混杂需求和下游市场扩展。

 

锰酸锂体系在低端数码、动力市场扩张较快,电动自行车、老人代步车等应用领域逐渐涉及,产品性能逐渐提升,提升在纯电动客车配套的锰酸锂电池能量密度可超115Wh/kg。

 

此外,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统计,锰酸锂正极材料和三元正极材料混杂的比例占今年国内锰酸锂需求70-80%。

 

2018年国内锰酸锂厂家行业集中度不高,增长较快的主要企业为中信大锰、贵州丕丕丕等。三元加速发展,磷酸铁锂量价齐跌,钴酸锂持平,锰酸锂产销增长

 

2018年三元正极材料价格先涨后跌,全年同比上涨。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18年电解钴均价同比增长30%至51.74万元/吨,但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35%至34万元/吨;

 

四氧化三钴全年均价同比增长15%至39.8万元/吨,但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33%至26.5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全年均价同比下滑22%至11.91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53%至8.25万元/吨。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三元正极材料价格先涨后跌,总体均价上涨,但年末价格均较为弱势。

 

NCM523动力型三元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增长9%至20.4万元/吨,但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32%至15.5万元/吨。

 

2018年三元正极材料产量同比增长26%至16.5万吨,振华、当升、容百、杉杉等企业产量超过万吨。

 

根据鑫椤资讯对国内28家三元材料企业产量统计,2018年三元材料产量为16.5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贵州振华、当升科技、宁波容百、长远锂科、厦门钨业、湖南杉杉等企业产量上万,湖南桑顿、天津巴莫、湖南瑞翔、江门科恒、湖南金富力、青岛乾运、新乡天力等企业产量超过5000吨。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18全年量价齐跌,德方纳米、贝特瑞、国轩高科产量前三。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受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跌和需求下滑影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下降21%至7.01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31%至6.05万元/吨;2018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年度产量同比下降8%至6.82万吨。

 

其中,德方纳米受益于大量供应CATL,产量第一;贝特瑞产量位居第二;而国轩高科在2018年下半年以来通过新建产能出量,位居前三。

 

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跟随钴价波动。

 

钴酸锂体系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由于今年钴价维持高位导致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较高,近年钴酸锂市场领域逐渐被三元正极材料替代。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受原材料钴价波动影响,钴酸锂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增长9%至41.5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27%至30万元/吨;

 

钴酸锂正极材料产量基本持平,行业集中度高。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2018年,钴酸锂正极材料年度产量同比微增0.05万吨至5.37万吨,基本持平。

 

钴酸锂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CR5超过80%,厦门钨业、湖南杉杉、天津巴莫、天津盟固利、格林美前五大钴酸锂厂家的产量为4.3万吨。

 

锰酸锂正极材料价格继续下滑,价格优势凸显。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动力型锰酸锂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下降4%至5.80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34%至4.30万元/吨。随着今年碳酸锂价格回落,锰酸锂体系的价格优势凸显。

 

锰酸锂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不高,2018年产量同比增长55%至5.5万吨,受益于性价比优势、三元混杂需求和下游市场扩展。

 

锰酸锂体系在低端数码、动力市场扩张较快,电动自行车、老人代步车等应用领域逐渐涉及,产品性能逐渐提升,提升在纯电动客车配套的锰酸锂电池能量密度可超115Wh/kg。

 

此外,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统计,锰酸锂正极材料和三元正极材料混杂的比例占今年国内锰酸锂需求70-80%。

 

2018年国内锰酸锂厂家行业集中度不高,增长较快的主要企业为中信大锰、贵州丕丕丕等。

三元加速发展,磷酸铁锂量价齐跌,钴酸锂持平,锰酸锂产销增长

 

2018年三元正极材料价格先涨后跌,全年同比上涨。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18年电解钴均价同比增长30%至51.74万元/吨,但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35%至34万元/吨;

 

四氧化三钴全年均价同比增长15%至39.8万元/吨,但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33%至26.5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全年均价同比下滑22%至11.91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53%至8.25万元/吨。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三元正极材料价格先涨后跌,总体均价上涨,但年末价格均较为弱势。

 

NCM523动力型三元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增长9%至20.4万元/吨,但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32%至15.5万元/吨。

 

2018年三元正极材料产量同比增长26%至16.5万吨,振华、当升、容百、杉杉等企业产量超过万吨。

 

根据鑫椤资讯对国内28家三元材料企业产量统计,2018年三元材料产量为16.5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贵州振华、当升科技、宁波容百、长远锂科、厦门钨业、湖南杉杉等企业产量上万,湖南桑顿、天津巴莫、湖南瑞翔、江门科恒、湖南金富力、青岛乾运、新乡天力等企业产量超过5000吨。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18全年量价齐跌,德方纳米、贝特瑞、国轩高科产量前三。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受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跌和需求下滑影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下降21%至7.01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31%至6.05万元/吨;2018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年度产量同比下降8%至6.82万吨。

 

其中,德方纳米受益于大量供应CATL,产量第一;贝特瑞产量位居第二;而国轩高科在2018年下半年以来通过新建产能出量,位居前三。

 

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跟随钴价波动。

 

钴酸锂体系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由于今年钴价维持高位导致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较高,近年钴酸锂市场领域逐渐被三元正极材料替代。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受原材料钴价波动影响,钴酸锂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增长9%至41.5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27%至30万元/吨;

 

钴酸锂正极材料产量基本持平,行业集中度高。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2018年,钴酸锂正极材料年度产量同比微增0.05万吨至5.37万吨,基本持平。

 

钴酸锂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CR5超过80%,厦门钨业、湖南杉杉、天津巴莫、天津盟固利、格林美前五大钴酸锂厂家的产量为4.3万吨。

 

锰酸锂正极材料价格继续下滑,价格优势凸显。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动力型锰酸锂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下降4%至5.80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34%至4.30万元/吨。随着今年碳酸锂价格回落,锰酸锂体系的价格优势凸显。

 

锰酸锂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不高,2018年产量同比增长55%至5.5万吨,受益于性价比优势、三元混杂需求和下游市场扩展。

 

锰酸锂体系在低端数码、动力市场扩张较快,电动自行车、老人代步车等应用领域逐渐涉及,产品性能逐渐提升,提升在纯电动客车配套的锰酸锂电池能量密度可超115Wh/kg。

 

此外,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统计,锰酸锂正极材料和三元正极材料混杂的比例占今年国内锰酸锂需求70-80%。

 

2018年国内锰酸锂厂家行业集中度不高,增长较快的主要企业为中信大锰、贵州丕丕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