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操作可再次可用于生产新电池?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1 20:04
点击量:次
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德国大众汽车的经验或值得借鉴。包括日本、美国等也已经着手搭建自身的动力电池回收系统。
大众最近发布要进军动力电池材料的回收,短期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每年完成1200吨电池材料的回收。
该计划将从Braunschweig附近的Salzgitter工厂开始,大众汽车宣布正在建造一个试验产线来回收现有动力电池组件。它将通过限制电子废物和原始材料开采来减少其碳排放,同时为未来几年公司计划的150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所需的电池材料。
“十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恢复原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钴、锂、锰和镍,“大众汽车技术规划主管ThomasTiedje说,其已经拥有体系化的可持续电池技术积累,并正在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大众即将推出基于MEB平台打造的“I.D.”车型系列中的第一批电池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货,其回收能力已准备好在2020年完成,最初的目标是每年回收1200吨材料,这相当于3000组电池系统。大众预计,全新电动车型的电池将会被全部回收再利用。
“因为未来车用电池的规模会非常巨大,所以我们更愿意自己回收并建立自身的回收能力和体系,”Tiedje说。大众在动力电池回收的长期目标是回收97%的原材料,超过大众汽车今天的53%。而Salzgitter的新工厂将这一比例将会从现在的53%提高到72%。
在回收路径上,返回大众汽车的EV电池将被评估为两种途径之一。第一种是“第二次生命”选项,其可以包括在充电站和储能领域。在大型活动中作为备用电源使用,也可以应用在快速充电战部署中为长途旅行的电动汽车提供电力支持。
如果不能选择第二次使用寿命,那么将会进入第二种途径,EV电池将在Salzgitter回收。
“在这个过程中,个别电池部件将首先被切碎,然后材料将被干燥和筛分,再提取'黑色粉末',这包含有价值的钴,锂,锰和镍原料,将被单独分离,之后再次可用于生产新电池。”
大众汽车表示,在整个集团内,到2025年,其车辆每年将需要约150GWh的电池容量,这相当于约500亿欧元的采购成本。通过选择循环经济选项,该公司表示它将节省昂贵的废物处理以及购买原材料的成本,因此Salzgitter工厂从一开始就有为大众降低成本的考量。
同时,该项目还有助于使大众汽车免受市场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例如支持电动汽车转型所需的全球锂需求增长或生产国确定的钴矿开采减少。
事实上,和大众的思路一样,基于成本、供给、环保等多个因素的考量,国际和国内主流车企都在明确提出涉足动力电池及材料的回收。包括丰田、戴姆勒、宝马、日产等车企都在过去几年在该领域有实际动作,主要方式通过与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的合作来共同布局。
大众最近发布要进军动力电池材料的回收,短期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每年完成1200吨电池材料的回收。
该计划将从Braunschweig附近的Salzgitter工厂开始,大众汽车宣布正在建造一个试验产线来回收现有动力电池组件。它将通过限制电子废物和原始材料开采来减少其碳排放,同时为未来几年公司计划的150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所需的电池材料。
“十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恢复原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钴、锂、锰和镍,“大众汽车技术规划主管ThomasTiedje说,其已经拥有体系化的可持续电池技术积累,并正在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大众即将推出基于MEB平台打造的“I.D.”车型系列中的第一批电池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货,其回收能力已准备好在2020年完成,最初的目标是每年回收1200吨材料,这相当于3000组电池系统。大众预计,全新电动车型的电池将会被全部回收再利用。
“因为未来车用电池的规模会非常巨大,所以我们更愿意自己回收并建立自身的回收能力和体系,”Tiedje说。大众在动力电池回收的长期目标是回收97%的原材料,超过大众汽车今天的53%。而Salzgitter的新工厂将这一比例将会从现在的53%提高到72%。
在回收路径上,返回大众汽车的EV电池将被评估为两种途径之一。第一种是“第二次生命”选项,其可以包括在充电站和储能领域。在大型活动中作为备用电源使用,也可以应用在快速充电战部署中为长途旅行的电动汽车提供电力支持。
如果不能选择第二次使用寿命,那么将会进入第二种途径,EV电池将在Salzgitter回收。
“在这个过程中,个别电池部件将首先被切碎,然后材料将被干燥和筛分,再提取'黑色粉末',这包含有价值的钴,锂,锰和镍原料,将被单独分离,之后再次可用于生产新电池。”
大众汽车表示,在整个集团内,到2025年,其车辆每年将需要约150GWh的电池容量,这相当于约500亿欧元的采购成本。通过选择循环经济选项,该公司表示它将节省昂贵的废物处理以及购买原材料的成本,因此Salzgitter工厂从一开始就有为大众降低成本的考量。
同时,该项目还有助于使大众汽车免受市场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例如支持电动汽车转型所需的全球锂需求增长或生产国确定的钴矿开采减少。
事实上,和大众的思路一样,基于成本、供给、环保等多个因素的考量,国际和国内主流车企都在明确提出涉足动力电池及材料的回收。包括丰田、戴姆勒、宝马、日产等车企都在过去几年在该领域有实际动作,主要方式通过与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的合作来共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