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是什么?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2-15 20:31
点击量:次
电解液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电解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锂电池电解质是电池中离子迁移的载体。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起着导电离子的作用,就像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爱情纽带”一样,是锂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势的保证。为不同的正极和负极材料选择合适的电解液体系,不仅能保证电池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还能根据不同的负极材料的要求,确定适当的电解液用量。本文详细分析了电解液对锂电池性能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的影响。
锂电池电解液。JPG
电解液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1)电解质用量对电池容量的影响
小液滴电解液充放电曲线异常,充放电容量远高于其他值,放电容量远低于其他值。容量随着电解质的量增加而增加,而电池的最佳容量是当隔膜只是肥皂。可以看出,电解液体积不够,正极没有完全渗透,隔膜没有渗透,导致内阻大,容量低。电解质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充分利用活性物质的能力。这说明电池容量与电解液的量有很大的关系。电池容量随着电解质的添加而增加,但最终趋于恒定。
(2)电解质用量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
随着倍增器的增大,电池的容量差越来越明显,电池的循环性能越来越差。电解液数量少,电导率降低,循环后内阻迅速增大,部分电解液在电池中的分解或挥发加速,即电池循环性能的劣化率逐渐加快。过多的电解质会增加细胞的副作用和产生更多的气体,从而导致细胞的循环性能下降。此外,也浪费了太多的电解质。由此可见,电解液的量对电池的循环性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电解液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电池的循环性能。
(3)电解质用量对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
电池安全性能好主要是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鼓壳和爆炸。电池爆炸的原因之一是注入的液体量没有达到技术要求。当电解液过少时,电池内阻大,发热高。温度升高导致电解液气体产生迅速分解,导致膜熔化,导致电池气体膨胀短路爆炸。当采用的电解液和负极材料副反应产生的气体过多时,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电解液浸润剂来减少电解液的量,从而减少产生气体过多的问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但是,当电解液量过大时,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较大,锂电池内部压力较大。当电解液的温度很高时,它会与空气接触并着火。
电解液主要成分
锂电池电解质是电池中离子迁移的载体。一般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电解液在锂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起着导电离子的作用,是锂电池高电压、高比能的保证。目前,锂电池主要使用高氯酸锂、氟化锂、六氟磷酸锂等电解质。
1. 分子式:C3H4O3,透明无色液体(>35℃),室温结晶,是聚丙烯腈和聚氯乙烯的良好溶剂。
2. 碳酸丙烯,无色无味,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溶于水和四氯化碳,与乙醚、丙酮、苯等混溶。本品应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远离火源,按低毒化学品的规定储存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