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是如何诞生的?介绍锂电池发展历程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2-15 20:49
点击量:次
锂电池是如何产生的?锂电池发展历史。锂电池的诞生,按顺序分别是极、组装和形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的技术障碍也逐渐被突破。锂电池已逐步进入应用阶段,锂电池也已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锂电池是如何产生的?
锂电池。JPG
第一站极片生产车间
锂电池的生产过程,按顺序分别是电杆、组装和成型。首先是芯片车间。极片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最核心的部件——正极片和负极片。它分为均匀化、涂布、轧制、切割四道工序。本工序全部采用全自动密闭系统,确保生产过程的环保和安全。
第二道工序
在极板工艺之后,让我们看看装配工艺。装配过程,说穿了,就是把生产好的电极片装配成锂电池,分为冲孔、贴膜、焊接、热封、注液五个步骤,前四个步骤,也是物理装配过程,不会产生任何危险废物。最后一步的整个过程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完成的。
第三个阶段是
成形过程包括四个步骤:时效、充放电、真空抽提和试验分离。
老化是将电池在室温或高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使电解液被锂电池吸收;充放电是将电池从空状态充到满状态,激活电池;真空是将电池内部的空气抽吸到真空状态,以保证软包电池的性能和形状;本次测试,是通过测试系统对锂电池的内阻、电压、绝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查。
因此,经过三次考验和一次绿色冒险之后,一种高科技锂离子电池诞生了。
锂电池发展历程
最轻的金属
1817年,瑞典化学家贝齐留斯(betzilius)的学生阿尔弗雷松(alfredsson)发现了锂,并将其命名为“锂”。Benson和marchiesen直到1855年才通过电解和熔融氯化锂获得金属锂。锂的工业制造是由源沙在1893年提出的。锂在工业生产前后经过76年才被确定为一种元素。现在,电解锂离子来生产锂,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每一吨锂消耗高达六七万度。
锂金属电池
1958年,Harris提出使用有机电解质作为锂电池的电解质,因为锂是一种碱金属,可以与水和空气发生反应。早期的锂金属电池是初级电池,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充电。锂电池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继续开发可充电电池的热情,锂二次电池的发展序幕已经拉开。
液体锂离子电池
为了解决锂金属沉淀引起的枝晶结晶问题,Armand在1980年首次提出了RCB的概念。锂金属不再用于电线杆,而是用于锂嵌合。最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使用石墨作为负极,锂钴氧化物作为正极,含有锂盐的有机溶剂如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质。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的主要结构包括三个部分: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所谓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指三种主要结构中至少有一种或多种以聚合物材料为主要电池系统的电池。目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系统主要由聚合物材料制成,而不是电解质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