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工艺及历史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2-15 20:50
点击量:次
电解液历史,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工艺。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血液”——电解质,担负着传导锂离子的职责,是锂电池实现高能量密度和低阻抗的关键。本系列电能储能从电解液的生产工艺开始,逐步发展,介绍四种主要材料的生产工艺。
电解液的历史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JPG
第一代:硼酸+乙二醇体系,发明已有50多年,含水量高,否则电导率太低。硼酸和乙二醇酯化偏硼酸和硼酸可以产生水、电解液中存在少量的水可以帮助支持氧化物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氧化膜的修复能力,但大量的水会导致电极箔的腐蚀,氢,并在高温蒸汽压较高,容易导致电容器破裂。所以这个系统中的电容器不能在105°c下使用。
第二代:直链羧酸盐+硼酸+乙二醇体系。改进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含水量,这意味着必须使用硼酸替代品或其他溶剂来获得含水量稳定、阻抗低的电解质。目前,我国还在使用硼酸+直链羧酸铵(DCA)+乙二醇体系。虽然该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含水率,具有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第三代:直链羧酸盐+乙二醇体系中,铝电解电容器的漏电流较第二代电解液有明显改善,但羧酸盐的火焰闪烁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其溶解度下降。
第四代:支链羧酸盐+乙二醇体系,支链羧酸盐代替或部分代替直链羧酸盐,支链羧酸盐溶液较大,热稳定性较好,但成本普遍较高。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技术
1. 溶剂的制备:
EC、DEC、PC、DMC等摘要乙二醇光气反应是制备乳化剂的最早方法,但该工艺装置产量低、成本低、污染严重,已被淘汰。酯交换法合成EC提高了反应速度和产率。
2、净化:
所使用的有机原料经过净化,符合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使用标准。检测项目有纯度、含水量、主要含量等。
3,LiPF6:
目前主要有四种方法:气固法、氟化氢溶剂法、有机溶剂法和离子交换法。气固相法纯度高,但原料成本高,工艺流程多,难以连续生产。氟化氢溶剂法反应速度快、效率高,但会产生HF,对反应容器的耐腐蚀性要求高。有机溶剂法避免了HF的产生,操作相对安全,但PF5仍需制备,腐蚀性强。离子交换法避免了以PF6为原料的缺点,但所使用的醇基锂和氨会发生反应,使原料更加昂贵,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4. 由于电解液的敏感性,包装桶还需要进行预处理、清洗、氩气更换等程序,以确保其干燥、无杂质。
Cen主要介绍了锂电池电解液的工业生产方法,以及一些原材料的合成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电解液的生产工艺看似比较简单,但对环境、温度、湿度、杂质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要求。
由于锂离子电池行业的迅速崛起,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传统的电解液生产工艺已不能满足现有的发展需要。寻求新的流程优化。方法,结合传统的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电解液的容量和产品质量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