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的设计要求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2-30 22:03
点击量:次
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组的设计要求及生产工艺。小型纯电动汽车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战略模式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锂电池组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唯一动力源,承载着电池组等模块的质量,其强度和刚度必须满足使用要求,保证行车安全。
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组的设计要求
在纯电动汽车项目前期架构开发中,如何合理安排集成锂电池组至关重要。具体的工作要素主要涉及离地间隙、通行性、碰撞安全性、动力需求等,下面分别介绍。
动力锂电池组。JPG
1. 电池离地间隙要求
在蓄电池下表面有结构件保护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条件:在最大跳高的情况下,蓄电池与地面有一定的间隙;确保在满负荷情况下有竞争力的间隙;电池在前进方向需要保护;电池压力的布置不应低于周围机体结构的最低面。
2. 机舱内人机布置对电池z向尺寸的限制
电动汽车人机工程布局,您可以看到,在Z的纬度共有9个项目指标需要考虑,具体指地勤人员的距离H H5,船员们坐在高H30 H61头部空间,跟点的距离地面H8、电池组Z厚度、电池组从地面间隙,H100车高,锂电池组表面距离地面和地毯的距离及绝缘棉的厚度。因此,根据造型要求对车身高度进行限制。根据人机布置要求,推导出电池组的Z维极限曲面。
3.电池y方向尺寸的折叠空间限制
因为电池的工作电压一般都大于300?V的高压电,加上电池单体中的电解液腐蚀性强,所以锂电池组在布置车辆时需要设置合理的安全崩溃间隙,其中横向冲击条件尤为苛刻。使用CAE迭代分析方法获得电池到阈值板的合理距离。
4. 汽车荷载传递路径对电池组设计的限制
车辆荷载传递路径大致可分为:前向客舱荷载传递路径、前向中层荷载传递路径和后向底层荷载传递路径。由于未来锂电池组的布局基本是平铺在地板下,因此前中层的负荷传递路径设计与电池组的结构方案密切相关。
经过拓扑优化后,底板下的荷载传递主要是通过布置在蓄电池侧面的纵梁延伸梁和车号上的梁来完成的。1.5电池前束,如图8所示。同时,还应使用电池架作为负载转移路径,以配合车身的负载路径。电池组内部的梁结构应与主体梁2/3/4和中心槽梁的位置一致。
5. 对能源的需求
同样的电池单元模块、范围与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容量,和电池的容量参数是由串联和并联连接的数量和模式的电池,这将最终导致的整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动力锂电池组。表2详细列出了不同供应商在相同的电池组范围内,由于单体和模块的能量密度不同,串并联方式不同,导致电池功率和电池组尺寸的差异。
6. 电池组安装接口要求
动力锂电池组在整车上的安装方式直接影响其模式和强度。一般应在电池组周围设置一个安装点。如果电池组整体长度大于2mm,建议在中间增加一个悬挂点,以改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