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锂电池自放电原因
来源:宝鄂实业
2020-02-02 21:30
点击量:次
锂电池自放电原因
由于电解液的适应性、石墨负极特性、组装不一致等原因,锂电池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经常出现电压下降的现象。电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电池本身的自放电。电池自放电的大小可以用两种形式来表示:一是用每天多少个mV的压降来测量,单位是mV/ day,一个好的电池一天的压降不会超过2mV;另一种是常用的K值表示法,即单位时间的电压降是多少,即mV/h,每小时的电压降是多少,一个好的电池的K值一般在0.08mV/h之内。
锂电池过度自放电有两个原因:物理微短路和化学反应。分析以下两个原因:
1. 物理微短路
物理微短路是锂电池低压的直接原因。其直接表现为电池在室温和高温下储存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压低于正常的截止电压。与化学反应自放电相比,物理微短路自放电不会造成锂电池容量的不可逆损耗。引起物理微短路的案例很多,可分为以下几种:
A.灰尘和毛刺
当我们拆开一个有短路的电池时,我们经常发现电池膜上有黑点。如果黑点在隔膜的中间,就有很高的灰尘破裂的可能性。如果黑点大部分在边缘位置,则是由于刀杆切割过程中产生的毛刺造成的,这两点比较容易区分。
带正极和负极的金属杂质
在电池中,金属杂质会发生化学和电化学腐蚀反应,并溶解在电解液中:
M→Mn+ + ne-;
之后Mn+迁移到负极,金属沉积:
Mn + + ne - - > M;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属树突不断生长,最终穿透隔膜,导致正极和负极的微短路,持续消耗电力,导致电压下降。
积极的金属杂质
正极中的金属杂质也会在充电反应后击穿隔膜,在隔膜上形成黑点,造成物理微短路。一般来说,只要有金属杂质,就会对电池的自放电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对金属元素的影响最大。根据一些文献,影响的排序如下:Cu>, Zn>, Fe>Fe2O3。例如,许多正极的锂铁材料会面临过量自放电的问题,这是由过量的铁杂质引起的。
(2)金属负杂质
由于原电池的形成,负极金属杂质会游离,在膜的沉积和导致膜的导电,形成物理短路,我国一些低端负极材料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阴极料浆中的金属杂质对自放电的影响小于阳极料浆中的金属杂质,其中铜、锌对自放电的影响较大。
以上是锂电池厂家为您分析锂电池自放电的原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锂电池的知识,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