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蓄电池的基本原理
来源:宝鄂实业
2020-03-12 13:56
点击量:次
蓄电池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1. 电池电压:
开路电压:电池在开路状态下的终端电压。
B.工作电压:电池连接到负载后放电过程中显示的电压。工作电压与放电条件有关。放电电流越大,工作电压越低。温度越低,工作电压越低。
2. 电池容量:
A.电池的理论容量:根据法拉第定律计算出的活性物质的最高理论值。
B.电池的实际容量:电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输出的电量。它等于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的乘积。单位:啊。
三、电池的附加容量:电池在一定条件下的容量,按照国家或有关部门公布的标准保证在最低限度。
正常情况下,三者的联系为:理论容量>实际容量>附加容量。
3.电池内阻:
电流通过电池内部的阻力会导致电池的电压下降。电池的电阻不是恒定的,因为活性物质的组成、电解液的温度和浓度是不断变化的。内阻可分为欧姆内阻和极化电阻。极化电阻随放电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对数关系。
4. 积极的活性物质:
正极活性物质有两种晶体类型,即pabo2和pabo2。P - P - bo2具有较高的活性和利用率。PbO2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较大的尺寸。当-pbo2 / -pbo2为0.8时,电池具有最佳的深放电容量。
二、电池的相关要素
1. 电池容量
蓄电池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所能发出的电量称为蓄电池的容量。但是,电池作为电源,因为它的端电压是一个可变的值,Ah更准确的表示电池的供电特性。
理论上,可以趋近于无穷大,但欺骗的做法是电池放电电压低于连续电压时,假设仍是连续放电,这可能会损坏电池,所以t的值是有界的。
在电池工作时,指示电池可持续放电时间的小时或分钟,常用的有C24、C20、C10、c8、c3、C1等额定容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