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充电方法
来源:宝鄂实业
2020-03-13 13:21
点击量:次
锂离子电池原理
1.3.1锂电池分为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现在人们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是锂离子电池,俗称锂电池。PDA产品如移动电话使用锂离子电池,而真正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风险性而不用于日常电子产品。锂离子电池以碳数据为负极,以含锂化合物为正极,不存在金属锂,只要是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指将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中作为正极的数据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入过程。在锂离子的插入和拆卸过程中,伴随着锂离子的等效电子的插入和拆卸(通常正极标记为插入或拆卸,负极标记为插入或拆卸)。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往复嵌入/剥离、刺穿/剥离,形象地称为“摇椅电池”。
1.3.2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输出电压均匀。自放电小,每月一次
不到10%。没有回忆效应。工作温度规划宽度为-20℃~ 60℃。循环功能优越,可快速充放电,充电效率达100%,输出功率大。使用寿命。没有环境污染,被称为绿色电池。
1.3.3充电是电池重复使用的重要步骤,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了划分
分两阶段:恒流快充阶段(指示灯为红色或黄色)和恒压电流下降阶段(指示灯为绿色)。在恒流快充阶段,电池电压逐渐增加到电池的标准电压,然后在控制芯片下转移到恒压阶段。不再增加电压以保证不会发生过充,电流随着功率池的增大逐渐减小为0,最后完成充电。功率统计芯片在记录放电曲线后,通过采样来计算电池的功率。锂离子电池在使用多次后,放电曲线会发生变化,锂离子电池虽然没有召回效应,但充电不当会严重影响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过度充放电会对正极和负极造成永久性的损伤。过量的放电会导致负极碳层结构的凹陷,从而构成锂离子充电过程中无法穿透的过程;过度充电会导致太多的锂离子被嵌入负极碳结构中,而填补这一缺口的锂离子将不再能够被释放出来
1.3.4充电量等于充电电流乘以充电时间,充电控制电压必须为
充电电流越大(充电速度越快),充电功率越小。电池充电速度过快和间歇性电压控制点不当也会造成电池容量不足。事实上,电池电极的一些活性材料在间歇充电时并没有完全反应,反而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