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充电的原理分析
来源:宝鄂实业
2020-03-14 14:20
点击量:次
锂电池充电原理
它是一种可以对短路电池进行激活的充电方式。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过程可分为细流充电(低压预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充电终止四个阶段。
锂电池充电器的基本要求是特定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然后确保电池安全充电。增加其他充电辅助功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电池寿命,简化充电器的操作,包括对过放电电池进行涓流充电,电池电压检测,输入电流约束,充电后关闭充电器,电池部分放电后主动充电。
锂电池的充电方法是恒流电压限制,都是由集成电路芯片控制的,典型的充电方法是:首先检测电池的电压被起诉,假设电压小于3 v,预先充电,充电电流设置为当前的1/10,3 v电压升高,进入标准的充电过程。标准充电过程为:通过设定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当电池电压升至4.20v时,改为恒压充电,并坚持充电电压为4.20v。此时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电流降至设定充电电流的1/10时,充电完成。
以上是充电过程
手机充电器的工作流程一般如下:测试电池电压,假设电压低于阈值,则进行涓流充电;2. 2. 当电池充电到一定电压(一般设置为2.9v)时,进行全电流充电;3.当电池电压达到预设电压时(锂离子电池一般为4.2v),恒压充电开始,充电电流下降;4. 当电流逐渐减小到正常值时,充电过程结束。
当电池电压低于2.5v (Vshort)时,锂离子电池充电器以25mA的电流进行预充电,以防止锂离子电池在深度放电时损坏甚至危险。
电压过低的电池需要预充电。当电池电压低于2.5v(简称Vshort)时,锂离子电池充电器使用25mA电流进行预充电,以防止锂离子电池在快速充电过程中产生深放电的损伤甚至危险。
除了电压检测外,还应选择其他辅助方法作为备用方法,防止过充,如电池温度监测、电池温度检测、电池组温度传感器等,持续检测电池温度,当电池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关闭电池充电。
限制充电时间,为电池提供额外的保护。
除上述流量描述外,还具有主动充电、最小电流停止充电等特点。一般来说,恒压充电时完成的小电流充电过程中,电流的大小一般是恒流充电时电流的十分之一。现在在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方案中,专门规划了对手机充电后某些元素的放电检测电路。一旦电池电压下降,它将从头开始充电过程(见上图)。
软件做的作业设置为快速充电电压阈值,进入恒压充电电压阈值,加班时间充电,恒流充电电流的值,恒压充电电压、电流充电完成阈值,暂停加工,供应系统界面上充电状态,包括类型的电池,电池电压高、最低电压电池,电池电压、电流电池百分比,电池状态、充电电流、电池温度等。
通过测量电压可以估算电池的剩余容量:
4.20 V - 100%
3.95 V - 75%
3.85 V - 50%
3.73 V - 25%
3.50 V - 5%
2.75 V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