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锂电池材料
来源:宝鄂实业
2020-03-15 13:19
点击量:次
深入分析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负两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前后插入和拔出两个电极:充电时Li从正极拔出,负极通过电解液插入,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则相反。电池一般选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
锂电池材料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四种材料组成,除电池外壳外。
经过20年的发展,锂电池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确的产业链体系。
正极和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的制造商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为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提供原材料。
电池厂家使用上游电池厂家提供的正极、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生产不同标准、不同容量的锂离子电池产品。模块制造商根据低档次客户产品的不同性能和应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锂离子电池电池芯、不同的电源处理系统方案、不同的精细结构部件、不同的制造工艺来规划和生产锂离子电池模块。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污染使用包括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和工业能源储存。
两个锂电池的工作寿命周期
锂电池具有容量比高、重量轻、循环次数多、材料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力和能源存储领域。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新能源汽车的扩大,商场对锂电池的需求迅速增加,企业和电池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从工作寿命周期来看,锂电池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1. 正极材料
从2012年到2014年,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增长主要是由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源等带动的,但增长速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数字商城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饱和。2015年,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爆发的带动下,正电极材料市场增长乏力。2015年,中国正极材料产量达到11.3万吨,同比增长49%。
2. 负极材料
阴极材料技术相对成熟,其浓度较高,生产能力从日本到中国的运输比较明显。目前,负极材料主要是碳材料,这使得锂电池的成本较低,在中国已经实现了完全工业化。从区域来看,中国和日本都是世界领先的生产和销售国家,动力电池企业收购的阴极主要来自日本企业。
3.隔膜材料
从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来看,现在世界上只要有美国、日本、韩国等几个国家的工作生产技术和相应的大规模产业。2015年,全球隔膜出货量1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2.67%。湿膜面积9.06亿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58.53%。全国隔膜出货量6.2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9.5%,其中湿式隔膜产量仅2.3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0.5%。中国国内的隔膜仍主要是干性的,但湿性出货量的增长正在加速。
4. 电解液
2015年,全球电解液总产量为11.1万吨,同比增长34.3%。全国电解液产量6.9万吨,同比增长52.7%。在增长率方面,中国电解液产量的增长率明显高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