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由于整车对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要求较高,因此用于动力电池上的隔膜一般会要求哪几点?

来源:未知    2019-03-29 16:12    点击量:

随着锂电池对密度需求的提高,锂电隔膜对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干法制膜会逐渐被湿法所取代。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常也被成为电池隔膜、隔膜纸、离子分离膜等,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部分。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一般分为干法隔膜和湿法隔膜,其中干法又可分为干法单拉隔膜和干法双拉隔膜,或者干法单层隔膜和干法多层隔膜。隔膜的主要原材料是聚烯烃类树脂,根据工艺的不同,一般干法隔膜使用PP作为原料,有时干法多层隔膜也会使用PP和PE多层共挤出。湿法隔膜则一般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 High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作为隔膜主体,石蜡油作为成孔剂,二氯甲烷作为萃取液。

 

近年来随着隔膜成功国产化后价格迅速下降,在锂电池材料总成本的占比也有所下降,一般在7-15%左右。一般来说,由于三元电池中正极和负极材料单位成本较高,隔膜成本占比在10%以内,而且磷酸铁锂电池中正负极材料单位成本相对较低,隔膜成本占比在15%左右。锂电池材料中,隔膜技术壁垒和毛利率均比较高,同时也是最后一个实现国产化的材料。

 

作为隔膜主体,石蜡油作为成孔剂,二氯甲烷作为萃取液。

 

锂电隔膜是锂电池中关键的内层组件,能够影响锂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和充放电电流密度等关键性能。性能优异的隔膜需要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同时还要允许锂离子的传导,在过度充电或者温度过高时还要具有高温自闭性能来阻断电流防止爆炸,另外还要具有强度高、防火、耐性好、无毒等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隔膜的主要功能,隔膜的在安全性和通过性上对性能要求较高:1、给电池提供安全保障。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以防止正负极接触短路或者被毛刺、颗粒、枝晶穿刺而出现的短路。因此隔膜需要具有一定的拉伸、穿刺强度,不易撕裂,并且在突发高温条件下基本保持尺寸的稳定,不会熔缩导致电池的大面积短路和热失控。

 

2、给锂电池提供实现充放电功能、倍率性能的微孔通道。因此隔膜必须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并且孔隙特征制约着电池的锂离子的迁移,体现在参数上就是电导率。

 

对于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由于整车对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要求较高,因此用于动力电池上的隔膜一般会要求以下几点:

 

1、更高安全性,包括受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抗穿刺抗短路性能;

 

2、更好的一致性,包括厚度、孔径和孔径分布;

 

3、理想的孔隙率和孔隙结构;

 

4、更强的吸液能力和较小的电阻;

 

5、更高的能量密度,会要求更大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即耐高压(0-5V)特性也是未来趋势。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其中干、湿法工艺的主要步骤和原理为:

 

1、干法——先对聚烯烃树脂进行熔融、挤压和吹制操作,形成结晶性高分子薄膜,然后进行结晶化热处理和退火操作,获得高度取向的薄膜结构,然后在高温中拉伸,测试结晶截面分离,形成多孔结构电池隔膜。干法工艺中还可以分为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

 

2、湿法——传统湿法制备以相转化法为主,近年以TIPS热致相分离法为主。原理为将结晶性聚合物、热塑性聚合物以及具有高沸点的小分子化学物稀释剂(比如石蜡油)进行混合,在高温下形成均相溶液,然后降低溶液温度,使混合物发生固液相分离或者液液分离,将小分子化学物稀释剂萃取脱除后,形成热塑性与结晶性聚合物的多孔隔膜。湿法工艺的主要特点是成本高、投资大,对设备要求高,建设投产周期长,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消耗较大,且会使用有机溶剂。但是湿法工艺可以较好的控制孔径大小、分布和孔隙率,所以一般用于制造高端薄膜。

 

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之前生产的隔膜主要以干法拉伸为主,且多为中低端产品,高端湿法隔膜多年来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隔膜生产企业在湿法生产工艺上的持续改进,湿法隔膜的产量和性能越来越接近国外企业水平,国内企业纷纷迅速扩产湿法隔膜,隔膜市场的格局也发生变化。

 

2012年国内企业还是以生产干法隔膜为主,新乡格瑞恩、星源材质、佛山金辉、山东正华、佛山东航占据了国内市场前五名,而2016年国内生产湿法隔膜为主的上海恩捷、苏州捷力、金辉高科、重庆纽米等企业出货量排名前列。2016年中国锂电池隔膜出货量前十名的企业市场占比达到63.50%,预计未来随着各大企业在建产能的逐步投产,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每GWh带电量大约需要使用0.2亿平米锂电池隔膜,因此我们预计2020年国内锂电池市场对隔膜的总需求量将达到34.8亿平米。干法隔膜和湿法隔膜在不同的需求领域中的渗透率各有不同。

 

在动力电池领域,由于国家提高了新能源电车续航里程的要求,因此各大电池厂在政策导向指引下,倾向于生产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电池以及使用更薄的锂电池隔膜。综合考虑各种车型的实际需求后,我们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中三元电池的占比将达到77.66%左右,而动力电池中三元电池几乎都使用湿法隔膜,因此我们预计湿法隔膜的渗透率与三元电池的渗透率保持一致。由于3C产品用锂电池对薄膜的厚度要求更高,因此我们预计到2020年3C产品用锂电池中湿法隔膜渗透率达到90%。

 

而在储能锂电池中,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仍为主流,由于储能锂电池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因此我们预计到2020年储能锂电池中湿法隔膜渗透率约为20%。综合以上分析,我们预计到2020年国内对湿法隔膜的需求量将达到25.8亿平米,对干法隔膜的需求量将达到9.0亿平米。2016年干法和湿法隔膜的市场均价分别为3.0元/平米和4.8元/平米,经过涂覆之后,隔膜价格大约能提高2元/平米。

 

考虑到未来国内隔膜产能的迅速扩大,以及干法、湿法的空间占比变化,我们保守预计到2020年干法和湿法隔膜的市场均价分别达到2.6元/平米和3.3元/平米,经过涂覆后的价格分别为4.3元/平米和4.8元/平米。最终我们预计2020年我国隔膜市场空间将达到157.5亿元,其中干法和湿法隔膜的市场空间分别为32.5亿元和125.0亿元。

 

目前市场上的生产工艺主要是干法单向拉伸技术、干法双向拉伸技术和湿法拉伸技术。三者相比,干法单向拉伸隔膜横向强度较差,但因几乎没有热收缩现象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干法双向拉伸工艺只能生产单层隔膜,但隔膜的微孔尺寸和分布不均匀,稳定性较差。湿法拉伸隔膜孔隙率和透气性更高,可以生产更轻薄的隔膜,但投资成本较高。

 

与干法拉伸制膜工艺相比,湿法工艺制成的锂电池隔膜可以做到很薄,且程控方式不是通过机械拉伸的方式, 而是利用聚乙烯与成孔剂发生热致相分离而产生的唯恐,因此孔隙率和孔径大小更易控制,产品的力学性能和均一性更好。从微观形貌对比中可以看到,干法拉伸制成的薄膜中的孔径会按照一定的方向分布,并且薄膜的结晶和非结晶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分隔,而湿法工艺制成的隔膜形貌上面明显更加均匀。

 

在国家新能源电车政策提高了对车辆重量和续航里程的要求后,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动力电池的单位带电量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前面的表一中列举了隔膜各项性能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方向,综合来看,可以制备厚度更薄、均一性更好、孔径大小更易控制的湿法工艺优势更为明显。

 

干法工艺的原材料一般是PP,而湿法工艺的原材料一般则是PE。一般来说,PP的熔融温度在170℃左右,PE的熔融温度在140℃左右。因此湿法工艺生产的隔膜虽然厚度较薄,但是较低的熔融温度使得隔膜在高温下容易收缩,从而造成电池短路,电池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在隔膜表面涂覆一层无机纳米颗粒或者耐高温的有机化学物可以提高隔膜的高温安全性能,能够很好的弥补湿法工艺的这个缺陷。

产品相关推荐